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江月晃重山

初到嵩山时作

元好问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注)①嵩山:古称“中岳”,在河南省登封市北。金宣宗兴定三年(1218),元好问因避战乱从三乡(河南省宜阳三乡镇)移家登封嵩山。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上片开头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展现了典型的塞上风光和军营景象。
B.下片开头两句,直接呈现了军队兵多势重,作战威猛,取得战斗胜利的壮观场面。
C.“春闺月”照应“秋风”,写守在闺中的红袖佳人盼望着丈夫秋天出征,春天能凯旋。
D.词最后三句,虚写遥远后方的情事,边关战事转换成春闺佳人,一张一弛,情趣盎然。
E.全词襟怀开阔,意气风发,始终洋溢着报国从军、积极乐观的豪迈之情,给人以鼓舞。
【小题2】本词的词眼句是哪一句?为什么?请做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作此词时,作者已在五十二岁以后,任福建提点刑狱之职,是无从施展收复中原的抱负的。②燃犀:点燃犀牛角。传说点燃犀牛角能照见水中鬼怪。③元龙:陈元龙,三国时人,为人爽朗,智谋过人,有扶世济民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隐居自适的生活。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西北浮云”既可能是“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盖”中真实的浮云,也可能是大宋沦陷的北国江山。
B.“斗牛光焰”中的“斗牛”与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都指斗宿和牛宿。
C.“我觉山高,潭空水冷”中的“空”与陆游《诉衷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中的“空”均是空荡的意思。
D.词最后三句与开篇浮云密布的形象不同,夕阻中航船卸落白帆,在沙滩上抛锚,渲染一派和平景象。
【小题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上面这首《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中,也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请问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齐天乐

姜夔

庾郎先自吟愁赋,凄凄更闻私语。露湿铜铺,苔侵石井,都是曾听伊处。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

西窗又吹暗雨。为谁频断续,相和砧杵?候馆迎秋,离宫吊月,别有伤心无数。豳诗漫与。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写入琴丝,一声声更苦。

(注)①此词小序中云:“丙辰岁,与张功父会饮张达可之堂,闻屋壁间蟋蟀有声,功父约予同赋,以授歌者。”②庾郎:南北朝诗人庚信,曾作《愁赋》。③铜铺:铜制的铺首,装在门上能衔门环。④屏山:屏风上画有远山,故称屏山。⑤豳诗:指《诗经·豳风》中的《七月》篇:“七月在野,八月在字,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次句写蟋蟀声,凄切细碎而以“私语”比拟,生动贴切,带有浓厚的人生悲伤色彩,又和上句的吟赋声自然融合。
B.“候馆迎秋,离宫吊月”两句,将空间和人事推得更远更广,说明无论是不幸的宫中后妃、宫娥,还是流离的谪臣迁客,都要悲秋吊月,闻虫鸣而伤心。
C.“笑篱落呼灯,世间儿女”两句,写小儿女呼灯捕捉蟋蟀的乐趣,其妙用在于以乐写苦,以童年的无忧无虑反衬现实的愁苦忧伤。
D.这首词以蟋蟀的鸣声为线索,把庾信、自己、思妇、游子、儿女等不相干的人巧妙地组织到一起,体现了羁旅之愁、家国之恨这些普遍的时代感受。
【小题2】《词综偶评》中说:“白石此词今古摹声之绝篇也。”本词作者摹写了哪些声音?有怎样的作用?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寒 菊

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注)郑思肖是宋末诗人、画家,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
这首诗塑造了怎样的“寒菊”形象?诗人借寒菊表达了什么情怀?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衡州新学记

[宋]张孝祥

先王之时,以学为政,学者政之出,政者学之施,学无异习,政无异术。自朝廷达之郡国,自郡国达之天下,元本本,靡有二事。故士不于学,则为奇言异行;政不于学,则无道揆法守。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朝斯夕斯,不耕不耘,无所得食,而有卒岁之忧。此人伦所以明,教化所以成。道德一而风俗同,惟是故也。

后世之学,盖盛先王之时矣。居处之安,饮食之丰,训约之严,先王之时未必有此;然学自为学政自为政群居玩岁自好者不过能通经缉文以取科第既得之则昔之所习者旋以废忘。一视薄书期会之事,则曰:“我方为政,学于何有?”嗟夫!后世言治者常不敢先王之时,其学与政之分与!

国家之学至矣,十室之邑有师弟子,州县之吏以学名官,凡岂为是观美而已?盖欲还先王之旧,求政于学。顾卒未有以上意者,则士大夫与学者之罪也。

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中迁之城南,士不为便,还其故,则自前教授施君鼎。石鼓之学,据潇、湘之会,挟山岳之胜。其迁也,新室屋未具。提点刑狱王君彦洪、提举常平郑君丙、知州事张君松,皆乾道乙酉至官下,于是方有兵事,三君任不同而责均,虽日不䞹暇,然知夫学所以为政,兵其也,则谓教授苏君总龟,使遂葺之。居无何而学成,兵事亦已,环三君之巡属,整整称治。

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而余独表而出之,盖乐夫三君识先王所以为学之意,于羽檄交驰之际,不敢忘学,学成而兵有功,治有绩,则余安得不为之言,以劝夫为政而不知学者耶?凡衡之士,知三君之心,则居是学也,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不但为科第之得,而思致君泽民之业。使政之与学复而为一,不惟三君之望如此,抑国家将于是而有获与!

明年八月旦,历阳张某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期会:按规定的期限施行政令。②教授:学官名。③乾道:宋孝宗年号。
以下六句话分编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赞赏的观点或做法的一组是(   )
①学无异习,政无异术
②君臣上下,视吾之有学,犹农之有田
③我方为政,学于何有
④衡之学曰石鼓书院云者,其来已久
⑤夫兵之已而治之效,未必遽由是学也
⑥不专章句之务,而亦习夫他日所以为政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一)

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今存本不忍废。道中手自抄录。使北营,留北关外,为一卷;发北关外,历吴门、毗陵,渡瓜洲,复还京口,为一卷;脱京口,趋真州、扬州、高邮、泰州、通州,为一卷;自海道至永嘉、来三山,为一卷。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予志焉。

呜呼!予生也幸,而幸生也何?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僇;所求乎为子,父母之遗体行殆,而死有余。将请罪于君,君不许;请罪于母,母不许;请罪于先人之墓,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义也;赖天之灵,宗庙之福,修我戈矛,从王于师,以为前驱,雪九庙之耻,复高祖之业,所谓誓不与贼俱生,所谓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亦义也。嗟夫!若予者,将无往而不得死所矣。向也使予委骨于草莽,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诚不自意返吾衣冠,重见日月,使旦夕得正丘首,复何憾哉!复何憾哉!

 (节选自《指南录后序》)

(二)

咸淳九年,文天祥见故相江万里。万里素奇天祥志节,语及国事,愀然曰:“吾老矣,观天时人事当有变,吾阅人多矣,世道之责,在君乎?君其勉之。”……明年正月,除知临安府,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丞相怒拘之,北至镇江。天祥夜亡入真州,展转至高邮,泛海至温州。至元十五年十二月,趋南岭。天祥方五坡岭,张弘范兵突至,天祥仓皇出走,千户王惟义前执之。至潮阳,见弘范,左右命拜,不拜,弘范遂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崖山破,弘范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天祥在燕凡三年,上知天祥终不屈也,召入谕之曰:“汝何愿?”天祥对曰:“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志焉悲: 思念,同情B.而死有余    责:罪责
C.天祥方五坡岭 饭:吃饭D.吾不能捍父母 父母:父母双亲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今存本不忍废 君勉之B.予生也幸 左右命
C.而幸生也何 使书招张世杰D.父母之遗体行殆 弘范遂客礼见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指南录》中的诗歌,既展现了文天样赴元营谈判被拘的情形,又记载了他一路险境迭出的逃亡历程,抒发了作者的爱国情志和民族正气。
B.材料(二)中,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用江万里和张弘范等人的言行衬托出文天祥超过常人的意志节操和凛然大义。
C.作为封建时代的一个臣子,文天祥有爱国的一面,也有愚忠的一面,这从“所求乎为臣,主辱,臣死有余谬”和“安事二姓”等语句中可见。
D.两段材料分别以议论和叙述为主,风格不一,但都表现了文天祥为复兴国家奋斗到底、死而无憾的决心。
【小题4】下列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B.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样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C.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D.然犹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赞从天祥之请/从之/俄有诏使止之/天祥死矣/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乡拜而死。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
(2)寻除右丞相兼枢密使,如军中请和,与大元丞相伯颜抗论皋亭山。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题。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1)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2)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3)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含章(4)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色似,前身相马九方皋(5)

注释:(1)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2)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3)从教:任凭。(4)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5)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现实中没有黑色梅花,而宋代出现了墨梅画。根据上面两首诗,概括陈与义对墨梅画特点的认识,并比较两首诗题咏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

如梦令·西湖道中

陈著

家在明山南住。身在明山西路。回首碧云端,自笑不如飞鹜。飞去。飞去。飞入明山深处。

(注)①词人中进土后,官著作郎、嘉兴知府,后因忤专权的外戚贾似道,改临安通判,仕途坎坷。
《如梦令》一词当写于此后。②明山:指西湖一带明丽的山色。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陆游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蘋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越州山阴时,据梦中所作而补写,他时年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做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湖中飘然来往。
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去寻访“溪友”,可退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
C.“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
D.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小题2】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雉鸟报复

有猎于山者,射雄雉①而置雌雉,或扣其故,曰:“置雌者留以招雄也,射雌则雄者飏②,并获则绝矣。”数月后,雌果招一雄雉来,猎者又射之。如是数年,获雄雉无数。一日雌雉随猎者归家,以首触庭前香案③而死。后其家人死相继,又为讼累而荡其产未几猎者亦死,竟绝后。或曰:“人莫不爱其伉俪鸟亦然耶。”猎者之计虽狡,而雉鸟之报更惨矣

(文言知识)

说“置”。“置”是个多义词。上文“射雄雉而置雌雉”中的“置”,是指“放下”“留下”。又指“设立”,如“清初置该县”,意为清朝初年设立该县。又指“搁开”,如成语“置之不理”“置之度外”。又指“购办”,如“置小屋数间”。

(思考与练习)
【小题1】解释。
①未几:_________________;②伉俪: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或扣其故。
②并获则绝矣。
③又为讼累而荡其产。
④鸟亦然耶。
⑤而雉鸟之报更惨矣。
【小题3】成语“置若罔闻”中的“置”与“罔”,分别解释为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