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感旧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峡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奇士: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余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回忆当年,紧扣诗题,写出了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英姿勃发的形象。
B.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取得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C.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切怀念。
D.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小题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辛弃疾

举头西北浮云二倚天万里须长剑。人言此地,夜深长见,斗牛光焰。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凭栏却怕,风雷怒,鱼龙惨。

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致。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问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系斜阳缆?

(注)①此词写于南宋光宗绍熙年间,辛弃疾闲居多年后被起用,又受到谏官弹劾罢官。②燃犀:点燃犀牛角。③元龙:陈元龙,为人忠亮高爽,有扶世济民的大志。④冰壶凉簟:喝冷水,睡凉席,形容清淡的生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登楼所见及由此引发的联想。“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二句暗指西北大好河山被金兵占领,只有“万里长剑”才能力挽狂澜,收复失地,寄托了词人的雄心抱负。
B.“我觉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由实入虚,和前面的描写形成鲜明对比,情感基调由前面的热烈浪漫转入清冷幽凄,表面上是写月夜中双溪楼给人的感觉,实际上是借景喻事,暗示时下局势的险恶。
C.“风雷怒,鱼龙惨”,“怒”“惨”二字,紧接着上貝的“怕”字,从月明星淡进入惊心动魄的境界,字里行间,跳跃着虎虎生气。
D.“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写眼前的流水本欲飞奔畅流,一泻千里,可受到高峡夹逼,只得收敛势头。这是词人以流水受制暗喻自己屡次受制于主和派,隐含壮志难酬的无奈。
【小题2】请指出下阕釆用的主要表达技巧以及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题3】(新高考新导向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有“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反问,本词中有“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的慨叹。这两处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请说明理由。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蝶恋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雨岩:地名,在江西永丰县西博山中。石浪:雨岩的一块巨石,长三十余丈,状甚怪;篇末“石龙”指此。②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③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主题,是抒发作者不得志与少知音的牢骚情怀,作者并不是直接说出自己的心事,而是通过比兴的手法,以香草美人自喻,曲折有致地表达出满腹的悲愤。
B.作者连用兰佩芳菲、蛾眉空好、宝瑟弦断这三个极富象征意义的意象描写,来表明自己虽有高尚的品质和过人的才干,却无用武之地,知音寥寥的苦闷。
C.此词上阕最后二句即化用岳飞的《小重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以宝瑟清音,弹得弦断也无人会意为喻,表达了与岳飞不一样的愁绪。
D.在词的表达上,作者成功地学习了屈原借香草美人抒发政治感慨的手法,写出了一首《离骚》式的优美词章。
(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讲行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下列各项中,对相关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写长昼难挨,于环境和气氛的描写中,表现了词人的孤独寂寞之感。
B.“佳节又重阳”点明节令。重阳节是团聚之节,团聚之节偏不团聚,于是孤单寂寞之感油然而生。这一句是全词的关键句,作者对丈夫的脉脉相思,全于此一句暗示出来。
C.“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这两句从夜间情景落笔,写因天气寒冷诗人夜半被冻醒而难以人眠的情景。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直接抒写了诗人的凄苦心情,集中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不要说此情此景不伤人啊!当西风把帘子吹起的时候,你看,篱畔的菊花正茂,而我自己却(因思念丈夫而)憔悴了许多。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秦楼月
向子諲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①向子諲: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②乾龙节:古人以“乾龙”喻帝王。乾龙节是指宋钦宗赵桓的生日,此时他已被俘虏。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开头写芳菲凋零,渲染苍凉氛围,接着写极目远眺故国家园,想到美丽的故园已落入敌方之手,词人不禁悲从中来,连用两个“伤心切”,加重了内心的悲切程度。
B.上片末尾两句描写迷离朦胧的烟水山色,表现了伤心之情就像那无边无际的山水一样悠远绵长;融情于景,进一步渲染悲切之情,将伤心之“切”抒写得淋漓尽致。
C.上片抒情,“故园”句是直抒胸臆,表达了登高遥望北方故国,而故国却不可见的悲伤痛苦之情;“烟水、山色”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词人满腹的惆怅和悠远的悲伤。
D.下片开头两句用“可堪”二字引出,意谓不能忍受,接近风花雪月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于是万千感触,才有了“眼中”一句的哀怨悲凉。
【小题2】“晓风残月”这一意象在词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曹彦约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B.“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两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C.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D.最后两句写诗人想到自己身在异乡,又处于贫寒之中,无暇思念故乡,冬至时思念之情顿起,写下了这首诗。
E.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鏊[注],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注]兜鏊(móu),古代士兵的头盔,诗中借指士兵。
【小题1】请结合词人时代背景,思考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
【小题2】下阕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病起书怀

陆 游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注)①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陆游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之时。②和銮:古代车马上的铃铛。挂在车前横木上的称“和”,挂在车架上的称“銮”。诗中代指“君主御驾亲征,收复祖国河山”的美好景象。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纱帽宽”一语双关,既言其病后瘦损,故感帽沿宽松,也暗含被贬官之意。
B.颔联为全篇的主旨,“位卑未敢忘忧国”同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相近。
C.“事定犹须待阖棺”可见诗人对暂时的挫折并不介意,体现其光明磊落、心地坦荡。
D.颈联宕开一笔,呼吁朝廷北伐,重返故都,对国家政局的忧虑和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小题2】诗歌尾联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浪淘沙 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

山远翠眉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翠眉:青翠的山气。③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④吴霜:比喻白发。⑤西厢:此指朋友家的西厢房。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本诗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两个字?请简要分析。
(2)全诗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表现了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