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六月二十四日夜分,梦范致能、李知几、尤延之同集江亭,诸公请予赋诗,记江湖之乐,诗成而觉,忘数字而已

陆游

露箬霜筠织短篷,飘然来往淡烟中。

偶经菱市寻溪友,却拣蘋汀下钓筒。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

吴中近事君知否?团扇家家画放翁。

[注]这首诗是宁宗庆元二年陆游在故乡越州山阴时,据梦中所作而补写,他时年七十二岁,已在家乡闲居多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驾着用露箬和霜筠做成的短篷小舟,在淡烟缭绕的江湖中飘然来往。
B.颔联写诗人乘小舟特意去寻访“溪友”,可退没有访得“溪友”,索性坐下来握竿垂钓。
C.“偶经”“却拣”二语前后呼应,灵动自然,补足了首联“飘然来往”之意。
D.陆游的诗作大多抒写豪情壮志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此诗却描写日常生活中的情趣。
【小题2】本诗的颈联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4-20 01:43: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各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南宋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小题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本词意思的两项是(    )
A.上片是写夜闻鹃鸣的环境,着重于气氛的渲染。杜鹃,又名杜宇,这种传说中古代蜀帝灵魂的鸟,常在夜间啼叫,其声凄厉悲凉,往往触发旅人思乡之情。
B.莺燕在早春显得特别活跃,一到晚春便“燕懒莺残”、悄然无声了,对这“无声”的怨悱,就是对“有声”的厌烦。“总”字传达出了对暮春的惋惜之情。
C.“孤梦”点明:客中无聊,寄之于梦,偏又被“惊残”。“催成清泪”,因啼声一声紧似一声,故曰“催”。 “又”,表明作者因鹃夜啼后离去,终于让自己心绪趋于平静。
D.“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故山”,故乡。“半世”,陆游至成都已是四十九岁,故说半世。这结尾的两句进一步表明处境,生发感慨。
E. 纵观全词,作者先绘景,渲染气氛,再用对比托出杜鹃夜啼,接着写啼声引发的感受,最后通过联想,表达人生的感慨。可谓结构细密,层次分明。
【小题2】“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