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著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很好地融为一体。
B.词中“照我满怀冰雪”一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作者的失意和无奈,将内心的凄凉和感伤充分表现了出来。
C.词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的“饮如长鲸吸百川”,极度夸张,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D.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景,引出后面的叙事抒怀。
【小题2】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如梦令
王之道
一饷凝情无语,手撚梅花何处。倚竹不胜愁,暗想江头归路。东去,东去,短艇淡烟疏雨。
【注】①梅花:南朝宋陆凯《赠范晔》:“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如梦令,词牌名,又名“忆仙姿”“无梦令”,代表作有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B.前两句说明主人公不是终日销凝、闷闷不乐,而很可能是攀折梅花忽然间触景生情。
C.第二句用典,其中“何处”二字有欲寄无由的苦恼,故“手撚”梅枝,彷徨不已。
D.前四句写女子对心爱的人的思念,末三句采用补叙的方式写心爱的人当初乘舟离去的情形。
E. 这首闺情词着意于人物心理和外貌的刻画,语言精妙,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离惜别之情。
【小题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女子形象。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汉宫春
赵汝茪
着破荷衣,笑西风吹我,又落西湖。湖间旧时饮者,今与谁俱?山山映带,似携来、画卷重舒。三十里、芙蓉步障,依然红翠相扶。
一目清无留处,任屋浮天上,身集空虚。残烧夕阳过雁,点点疏疏。故人老大,好襟怀、消减全无。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
(注)诗人是宋太宗第四子、商王赵元份的七世孙,生活在南宋时期。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着破荷衣”中的“荷衣”用了《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的典故,“着破”写词人穿这种衣服的时间已经很久,说明了词人归隐时间之长。
B.“又落西湖”点明词人此次到西湖是故地重游,“今与谁俱”是从旧时同酌共饮的朋友都无处可寻的角度来直接表现词人的孤苦,表现词人感时伤世之情。
C.“山山……相扶”几句以乐景写哀情,词人抓住西湖典型的景色,以艳丽的风景反衬零落的人事,抒写出世易时移、物是人非的悲凉情怀。
D.“一目清无留处”一句的意思是西湖美景如画,但词人没有可以定居的地方,该句的作用是总结前片写景生发的个人感受。
E. “任屋浮”两句从感觉方面写景,句前用“任”字委婉表明词人归隐是要与南宋王朝划清界限,“残烧”两句表现了西湖景色的萧瑟、凄冷等。
【小题2】“慢赢得、秋声两耳,冷泉亭下骑驴”使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了词人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调研2)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文后题目。
八 归
史达祖
秋江带雨,寒沙萦水,人瞰画阁愁独。烟蓑散响惊诗思,还被乱鸥飞去,秀句难续。冷眼尽归图画上,认隔岸、微茫云屋。想半属、渔市樵村,欲暮竞然竹。
须信风流未老,凭持酒、慰此凄凉心目。一鞭南陌,几篙官渡,赖有歌眉舒绿。只匆匆眺远,早觉闲愁挂乔木。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
(注)①史达祖,曾任韩侂胄幕僚,韩败后,史牵连受黥刑,诗歌写于此时。
【小题1】本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复杂的情怀?请结合词句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太平州学记

(宋)张孝祥

学,古也。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有庙也,无荐享之地;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

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及冬,有边事,当涂兵之,上下震揺。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饥者饱,坏者筑。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侯语教授沈瀛曰:“学如是!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客有过而叹曰:“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力不耳!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办。贤不可已也如是夫!”

客于是又有叹也:“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人而已耳!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诗》曰:‘无竞维人。’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夏四月既望,厉阳张某记。

(注)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②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侯,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袋。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置之屋壁 坎:挖洞。
B.当涂兵之冲:突袭,冲击。
C.侯下车   下车:初到任。
D.力不耳 赡:足,够。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余靖传
朱熹
余靖,字安道。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曰:“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帐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原文有删改)
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
(2)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
当前题号:6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问题。

蝶恋花·别范南伯

杨炎正

离恨做成春夜雨。添得春江,刬地东流去。弱柳系船都不住,为君愁绝听鸣橹。

君到南徐芳草渡。想得寻春,依旧当年路。后夜独怜回首处,乱山遮隔无重数。

(注)①刬地:依旧,还是。②南徐:今江苏镇江。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篇直言“离恨”,点明词作主题。采用比喻手法,将春夜话别的无尽离愁比作绵绵春雨,化无形为有形。
B.“添得”二句承接前句,明写春雨使江水上涨东流,实写离愁绵绵不绝,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东春水向东流”异曲同工。
C.“弱柳”一句赋予柳枝以人的情感,写弱柳留不住离舟,尽管殷勤挽留,但朋友还是不得不离开,留恋不舍之情溢于言表。
D.“鸣橹”指划船摇橹发出的声响,描写了友人远行时耳听桨声,心中惆怅,因前程未卜而担忧,一个“绝”字写出朋友心事沉痛。
【小题2】本词下阕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下阕抒写离情运用的技巧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

陆游

急雨洗残瘴,江边闲倚楼。

日依平野没,水带断槎流。

捣纸荒村晚,呼牛古巷秋。

腐儒忧国意,此际入搔头。

[注]①淳熙三年陆游被言官诬为“燕饮颓放”而遭免职,此诗作于第二年他自眉州回成都之后。②残瘴:残余的湿热之气。③槎:木筏。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洗”字突出雨势之大,该句写急雨一扫残存的湿热之气,点明了当时的天气特征。
B.次句写诗人的活动,诗人登上江边的楼阁,凭高远眺,其中“倚楼”点了诗题。
C.首联中的“闲”字不仅写出了诗人此时闲散的境遇,而且引出下面两联的景物描写。
D.颔联写景由近及远,营造了一种清旷寂寥的意境,与诗人当时的心境吻合。
【小题2】该诗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水口行舟

朱熹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

【小题1】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简析这首诗所运用的抒情方式。
【小题3】诗人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着人生哲理,请细加品味,说一说你的看法。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文后题目。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