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登快哉亭①
陈师道②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注)①(快哉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名称出自苏轼《快哉此风赋》。②(陈师道)北宋诗人,为“苏门六君子”之一,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宋史》说他“高介有节,安贫乐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全诗层次分明,前三联写亭上所见之景,结尾才总出“登临”,以情煞尾。
【小题2】前人牌价第三联两句“有无穷之味”,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登快哉亭①
陈师道②
城与清江曲,泉流乱石间。
夕阳初隐地,暮霭已依山。
度鸟欲何向?奔云亦自闲。
登临兴不尽,稚子故须还。
(注)①(快哉亭)故址在今江苏省徐州市,名称出自苏轼《快哉此风赋》。②(陈师道)北宋诗人,为“苏门六君子”之一,常与苏轼、黄庭坚等唱和,《宋史》说他“高介有节,安贫乐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请的第一句描写江水沿着城墙曲折而流,城随江流转向而同其曲折。 |
B.诗的第二句描写泉水冲激乱石,飞沫四满,哗哗作响,有意突出环境的喧闹。 |
C.颔联描绘山间落照,“隐”“依”用词贴切,赋予客观的自然景象以人性。 |
D.尾联以家中稚子等自己回去,不得不走,表达出一种兴犹未尽的无奈,烦闷心情。 |
【小题2】前人牌价第三联两句“有无穷之味”,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本诗第四句“青灯有味似儿时”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①
陆 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②。
(注) ①本诗写于乾道元年(1165)秋天初,当时作者41岁,任隆兴通判。②琼糜:美酒也。(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为夜读缘起,自称“腐儒”,但联系作者的生平看,其内涵应该别有深意。 |
B.“独喜”表明作者从古籍阅读中有所收获,又隐含着自己不屑与世沉浮的清高。 |
C.颈联转换角度,从室外写秋夜,内容不再局限于陋室青灯,拓宽了诗歌的意境。 |
D.“策策”“冬冬”,声声到耳,以动衬静,反而能使读者联想到阅读书籍给人的温暖。 |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陆游与辛弃疾同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本词与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在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方面非常相似。两首词都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注)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候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雪晓清笳乱起”一句突出了边地的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
B.“铁骑无声望似水”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
D.“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
下面对《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片是写景抒情,作者用远山、落日、断鸿等一系列自然景物,来衬托他的游子之思,巧妙地做到了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
B.在上片中,作者用了两个动作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绪:一是端详手中的宝刀,一是用手拍打亭上的栏杆。 |
C.词的下片着重抒情。作者运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来抒发自己内心的孤寂与忧愁。 |
D.下片引用几个典故表达的意思是:如果不能实现自己抗金复国的大志,那就回到故乡去“求田问舍”,隐居田园。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结合作品简析这首诗是如何写景的。
访杨云卿淮上别墅①
惠常
地近得频到,相携向野亭。
河分冈势②断,春入烧痕青。
望久人收钓,吟余鹤振翎。
不愁归路晚,明月上前汀③。
(注释)①杨云卿:诗人友人。淮上别墅:淮河边的别墅。②冈势:山的连绵延伸之势。③汀:水边的平地。【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不仅描写在杨家别墅外所见之景,还流露出诗人与主人深切的情谊和共同的情趣。 |
B.颔联所写之景是诗人远望山川大地所见,将春天到来却转瞬即逝表现得真实且细腻。 |
C.第五到八句写诗人陶醉于春景,忘记了时光的流逝,直到天色已晚,却意犹未尽。 |
D.全诗质朴自然,既表现出景物的美好,又写出诗人沉湎山水、清淡无为的情怀。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有评论家评论此词说:“琵琶,好音者看来,乐器也;闺怨者看来,倾诉也;无关者看来,一物也。而稼轩看来却有无限家国之恨!”请结合本词上阕和下阕的内容,简析辛弃疾是如何用琵琶写出家国之恨的。
贺新郎•赋琵琶
辛弃疾
凤尾龙香拨,自开元《霓裳》曲罢,几番风月?最苦浔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记出塞、黄云堆雪。马上离愁三万里,望昭阳宫殿孤鸿没,弦解语,恨难说。
辽阳驿使音尘绝,琐窗①寒,轻拢慢撚,泪珠盈睫。推手含情还却手,一抹《梁州》②哀彻。千古事,云飞烟灭。贺老③定场无消息,想沉香亭④北繁华歇。弹到此,为呜咽。
(注)①琐窗:雕花或有花格的窗户。②《梁州》:《凉州》,唐代乐曲名。③贺老:指贺怀智,唐开元天宝年间善弹琵琶者。④沉香亭:相传唐玄宗与杨贵妃曾于此亭观赏牡丹。【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凤尾龙香拨”用杨贵妃弹琵琶的典故,暗指北宋的繁荣堪比盛唐。 |
B.“最苦将阳江头客,画舸亭亭待发”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的诗句来表情达意。 |
C.下阕写思妇弹奏琵琶思念辽阳征人,词人借此抒发对北方故土的怀念之情。 |
D.本词用典虽多,却丝毫不显呆板,虚实结合,读后令人有荡气回肠之感。 |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注]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月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词人打算在齐庵开凿一湖,写此词时,尚未竣工。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两项是()
E. 词人力图透过山峰的外形写出其内在的精神,力图把自己所感受到的大自然的内在美写出来。
【小题2】词人认为灵山“雄深雅健”,词中重点表现了灵山“雄”与“雅”的特点,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
沁园春
灵山齐庵赋,时筑偃湖未成[注]
辛弃疾
叠嶂西驰,万马回旋,众山欲东。正惊湍直下,跳珠倒溅;小桥横截,缺月初弓。老合投闲,天教多事,检校长身十万松。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月声中。
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新堤路,问偃湖何日,烟水濛濛?
[注]词人打算在齐庵开凿一湖,写此词时,尚未竣工。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折,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本词开篇气势不凡,写千峰万壑的宏伟气象,动景与静景相结合,先声夺人。 |
B.“老合投闲”三句,语言诙谐,略带自嘲:如今人老,当过闲散生活,老天却让我来统率这十万“长松大军”。 |
C.上片末尾的“龙蛇影”“风雨声”,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烘托“吾庐”的环境,暗示了风雨飘摇的国家形势。 |
D.下片以古代人事传山水之神的这种写意笔法,别具一格。 |
【小题2】词人认为灵山“雄深雅健”,词中重点表现了灵山“雄”与“雅”的特点,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