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春日
(南宋)吴锡畴①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②,五亩园私涑水翁③。
无赋招魂难独笑,且排春句答春工。
(注)①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年南宋灭亡。②濂溪老:周敦颐,晚年定居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③涑水翁:司马光,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颈联中“逆”“私”二字极为精妙,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其妙处。
湖洲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 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水调歌头
蔡伸
亭皋木叶下,原隰菊花黄。凭高满眼秋意,时节近重阳。追想彭门(注)往岁,千骑云屯平野,高宴古球场。吊古论兴废,看剑引杯长。
感流年,思往事,重凄凉。当时坐间英俊,强半已凋亡。慨念平生豪放,自笑如今霜鬓,漂泊水云乡。已矣功名志,此意付清觞。
(注)彭门:徐州治所,蔡伸任徐州通判时曾率部北上,援助抗辽。
上片“看剑引杯长”一句有何用意?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辛弃疾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①。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家。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②。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注)①一霎儿价:一会儿的工夫。“价”作语助词。②《列子·黄帝》记栽:“海上之人有好鸥鸟者,每旦之海上,从鸥鸟游,鸥鸟之至者百住而不止。其父曰:‘吾闻鸥沤鸟皆从汝游,汝取来,吾玩之。明日之海上,鸥鸟舞而不下也。”多用以表示厌恶机心。
词的下阕“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二句运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
西 村
陆 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两句,以“声”“色”调动人的听觉和视觉感受,下列诗句“声色兼备”的一项是( )
A.梁台歌管三更罢,犹自风摇九子铃。(李商隐《齐宫词》) |
B.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陈羽《从军行》) |
C.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
D.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其一) |
临江仙·席上赠张建康
苏 庠①
本是白萍洲畔客,虎符卧镇江城。归来犹得趁鸥盟。柳丝摇晓市,杜若②遍芳汀。
莫惜飞觞仍堕帻,柳边依约莺声。水秋鲈熟正关情。只愁宣室③召,未许钓船轻。
(注)①苏庠(1065—1147):南宋初词人,隐逸以终,终年83岁。②杜若:香草名。③宣室:古代宫殿名,泛指帝王所居的正室。
有人评价说这首《临江仙》语言“明朗清新”,试结合“柳丝摇晓市,杜若遍芳汀”两句简要赏析。
浪淘沙 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吴文英①
山远翠眉②长。高处凄凉。菊花清瘦杜秋娘③。净洗绿杯牵露井,聊荐幽香。
乌帽压吴霜④。风力偏狂。一年佳节过西厢⑤。秋色雁声愁几许,都在斜阳。
(注)①吴文英:宋代词人,号梦窗,一生未第,游幕终生。吴见山,吴文英词友,常有唱酬相和。②翠眉:青翠的山气。③杜秋娘:泛指美丽动人的歌妓。④吴霜:比喻白发。⑤西厢:此指朋友家的西厢房。
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游东林山水记
(宋)王质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①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颠,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翌日,又转北出小桥,并溪东行,又西三四曲折,乃姚君贵聪门。俯门而航,自柳竹翳密间,循渠而出。又三四曲折,乃得大溪,一色荷花。风自两岸来,红披绿偃,摇荡葳蕤,香气勃郁,冲怀罥袖,掩苒不脱。小驻古柳根,得酒两罂,菱芡数种。复引舟入荷花中,歌豪笑剧,响震溪谷。风起水面,细生鳞甲;流萤班班,若骇若惊,奄忽去来。夜既深,山益高且近,森森欲下搏人。天无一点云,星斗张明,错落水中,如珠走镜,不可收拾。隶而从者:曰学童,能嘲哳为百鸟音,如行空山深树间,春禽一两声,翛然使人怅而惊也;曰沈庆,能为歌声,回曲宛转,嘹亮激越,风露辅之,其声愈清,凄然使人感而悲也。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同行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原文有删改)
(注)①阛阓(huán huì):市区。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在一舍外。
(2)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
(3)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一)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北亦未敢遽轻吾国。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数吕师孟叔侄为逆,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北虽貌敬,实则愤怒,二责酋名曰“馆伴”,夜则以兵围所寓舍,而予不得归矣。
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北驱予并往,而不在使者之目。予分当引决,然而隐忍以行。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即具以北虚实告东西二间,约以连兵大举。中兴机会,庶几在此。留二日,维扬帅下逐客之令。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迵,号呼靡及。已而得舟,避诸洲,出北海,然后渡扬子江,入苏州洋,展转四明、天台,以至于永嘉。
(《指南录后序》)
(二)
天祥未至时,扬有脱归兵言:“密逢一丞相入真州说降矣。”庭芝信之,以为天祥来说降也。使再成亟杀之。再成不忍,绐天祥出相城垒,以制司文示之,闭之门外。久之,复遣二路分觇天祥,果说降者即杀之。二路分与天祥语,见其忠义,亦不忍杀,以兵二十人道之扬,四鼓抵城下,闻侯门者谈,制置司下令备文丞相甚急,众相顾吐舌,乃东入海道,遇兵,伏环堵中得免然亦饥莫能起从樵者乞得余糁羹行入板桥兵又至众走伏丛筱中。兵入索之执杜浒金应而去。虞候张庆矢中目,身被二剑,天祥偶不见获。浒、应解所怀金与卒,获免,募二樵者以蒉荷天祥至高邮,泛海至温州。
(《宋史·文天祥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吕师孟权能为逆 数:列举罪状 |
B.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 诣:往,到 |
C.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日:白天 |
D.绐天祥出相城垒 绐:欺骗 |
A.贾余庆献谄于后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
B.而不在使者之目 而又有剪发杜门 |
C.募二樵者以蒉荷天祥至高邮 至丹以荆卿为计 |
D.久之,复遣二路分觇天祥 震之以威怒 |
例:天祥偶不见获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
C.青,取之于蓝 |
D.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A.文天祥初至元营,不辱使命,捍卫朝廷尊严,“抗辞慷慨”表现出他大义凛然、敢于抗争的气节,“上下颇惊动”显示出“抗辞”的积极意义。 |
B.文天祥被俘后一度以死相抗,以求保全名节,随后考虑到国家、君王及父母等多重原因,决定隐忍苟活,实现生命的价值。 |
C.文天祥逃到真州,想联合两淮军队抗元,实现中兴,却被误认为是说降之人而险遭杀害。幸而有苗再成等人的保护,得以侥幸逃至扬州。 |
D.序文叙事简洁,但饱含强烈的情感,连用“不得”含愤怒、无奈之情,“庶几在此”有欣慰之意;传文叙述客观而不失生动,“相顾吐舌”尽显人物情态。. |
伏环堵中得免然亦饥莫能起从樵者乞得余糁羹行入板桥兵又至众走伏丛筱中
【小题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昔人云:“将以有为也。”
(2)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天高地迥,号呼靡及。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小题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①入山之大穴 之:________
②与众共之 之:________
③杨谢而从之 之:________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惟 计 口 授 地 以 耕 以 蚕 不 可 取 食 于 人 耳
【小题3】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______)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______)与老人同出。
【小题4】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
【小题5】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