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想,虚实对比,反差巨大,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
B.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词尾直抒胸臆,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
【小题2】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村童戏溪上 陆游

雨余溪水掠堤平,闲看村童谢晚晴。

竹马踉跄冲淖去,纸鸢跋扈扶风鸣。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注:①此诗为陆游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春,闲居山阴时所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第一、二句,写雨后溪水上涨,漫到与堤岸相平,作者闲来无事,观看村里的孩子们在刚放晴的傍晚嬉戏玩耍。
B.第三、四句中,“踉跄”“跋扈”等词,形象传神地描绘了孩子们骑竹马、放风筝的游戏,原汁原味,极富生活气息。
C.第五、六句宕开一笔,由远及近,由虚转实,描述了孩子们农闲时入塾学习、农忙时跟从父辈耕田劳作的生活。
D.本诗前六句写景叙事,最后两句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慨,既趣味盎然,又发人深思。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

张榘

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涩处。满袖尘埃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

身名都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如许。且尽清樽公莫舞②。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

(注释)①张榘,南宋词人。②辛弃疾有词“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秋清晨,天边淡月,板桥浓霜,瑟瑟西风,枯叶漫舞,菊花含羞;悠远的鸡鸣声中,“的得”的马蹄,朝那宁静的山野之村行去:一幅荒村行旅图首先呈现于眼前。
B.“马蹄”三句,化用温庭筠《商山早行》诗“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之意境,一辞一景,使本不相关的景物组合起来,构成一幅感情浓烈的图画。
C.“秋在黄花羞涩处”一句,“羞涩”二字极妙。以拟人、动作描写和双关手法写出黄花经一夜浓霜摧打,还没有抬起头来,有些羞答答、苦涩涩的情状,又表达出词人无限愁苦的心情。
D.时隔十载,词人旧地重游,已是物是人非,“身名都被儒冠误”。杜甫诗云:“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词人借杜甫诗意来表达自己的际遇,“身”与“名”都为儒冠所误,可见愤慨之深。
【小题2】词作表现了作者复杂的感情。试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诗歌鉴赏

悲秋

黄公度①

万里西风入晚扉,高斋怅望独移时。迢迢别浦②帆双去,漠漠平芜天四垂。

雨意欲晴山鸟乐,寒声初到井梧知。丈夫感慨关时事,不学楚人③儿女悲。

(注)①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1136)举进士第一,曾任秘书省正字,时秦桧当权,因贻书台谏官言时政,被加上“讥谤”国事的罪名,贬为肇庆府通判。②别浦,通往大江的水河汊。③楚人,指宋玉,他的《九辩》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等悲秋的辞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以“西风”点秋,以“怅望”点悲,展现出诗人在西风萧瑟中,独立书斋怅然想望的画面。
B.颔联描写了一幅渺远迷蒙的景象,映衬诗人抑郁孤寂的心境。叠词的使用,突出了景物的层次性。
C.前三联景中见人,诗人因时节变迁想到了个人遭际和国家命运,展示出一个忧思者的气度和抱负。
D.全诗通过简洁普通的形象和平淡直白的语言,来表现秋的的意境,表达诗人复杂的感情,耐人寻味。
【小题2】尾联用了什么抒情方式?其中“感慨”一词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冬暖陆游

今年岁暮无风雪,尘土肺肝生客热。

经旬止酒卧空斋,吴蟹秦酥不容设。

日忧疾疫被齐民,更畏螟蝗残宿麦。

浓霜薄霰不可得,太息何时见三白注。

老夫壮气横九州,坐想提兵西海头,

万骑吹笳行雪野,玉花乱点黑貂裘。

注:三白,多场大雪。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直到岁暮尚未降雪,天气干燥,让人觉得五脏六腑像吸入尘土一样烦躁不堪。
B.天气燥热,导致诗人无心饮酒,即便是吴蟹秦酥这样的美食当前也没有食欲。
C.冬天不能正常下雪,诗人担心蝗虫卵等不能被冻死,造成来年蝗灾和歉收。
D.诗人迫切渴望大雪降临,但“浓霜薄霰不可得”的现实加剧了诗人的忧思。
【小题2】有人认为,这首诗前八句和后四句语义跳跃过大,影响读者理解,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各题。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陆 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 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的上阕写梦境,下阕写梦醒后的感想,虚实对比,反差巨大,凸现了词人的失落情怀。
B.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D.词尾间接抒发感慨,身虽老而雄心仍在,于苍凉悲愤之中更见豪壮之气。
【小题2】本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九月望日与客习射西园余偶病不能射(1)

叶梦得

霜降碧天静,秋事(2)西风。寒声隐地,初听中夜梧桐。起瞰高城回望,寥落关河千里,一醉与君同。叠鼓闹清晓,飞骑引雕弓。

岁将晚,客笑,问衰翁。平生豪气安在,走马为谁雄。何似当筵虎士,挥手弦声响处,双雁落遥空。老矣真愧,回首望云中(3)

注释:(1)这首词作于南宋绍兴八年。当时叶梦得六十一岁,任江东安抚制置大使,总管四路漕计,致力于抗金防备及军饷勤务。九月望日,与幕下诸将操练弓箭,因病而未能上场习射。(2)秋事:指秋收,制寒衣等事。(3)云中:汉代北方边防重镇。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篇四句以“霜降”“碧天”“秋事”“西风”“梧桐”突出了深秋的寥廓与凄清。
B.“起瞰”三句,写词人午夜登高远眺,不由生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借酒浇愁。
C.下片写了西园习射的情景,诗人因病不能竞武,看到虎士矫健英武的表现,感慨万千。
D.结尾“回首望云中”一句,诗人借汉代古地名表达了自己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的心愿。
【小题2】下列对词中加点词语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促西风”的“促”字,不仅写出了秋风强劲,而且体现出敌情急迫、战事紧急。
B.“中夜入梧桐”中的“入”字,生动地描绘出风吹入梧桐的枝叶深处,鸣响不止。
C.“客争笑”中的“争”字,极写宴饮时宾客的欢笑,与诗人的失落形成鲜明对比。
D.“老矣真堪愧”中的“堪”字,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虚度年华而一事无成的惭愧。
【小题3】明人毛晋《石林词跋》说叶梦得“不作柔语殢(tì, 纠缠)人”。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吴江

蒋捷

浪涌孤亭起,是当年,蓬莱顶上,海风飘坠。帝遣江神长守护,八柱蛟龙缠尾。斗吐出、寒烟寒雨。昨夜鲸翻坤轴动,卷雕翚,掷向虚空里。但留得,绛虹住。

五湖有客扁舟舣,怕群仙,重游到此,翠旌难驻。手拍阑干呼白鹭,为我殷勤寄语;奈鹭也,惊飞沙渚。星月一天云万壑,览茫茫、宇宙之何处?鼓双楫,浩歌去。

(注)①这首词作于宋亡以后,作者漂泊东南时期。②雕翚:指亭上雕饰的飞檐。翚,雉鸟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突兀奇谲,尽显垂虹亭气势,继以神话传说来突出亭子来历非凡。
B.上片以巨鲸翻动地轴,垂虹亭被毁来象征国家因外敌人侵动荡而灭亡。
C.词是借呼白鹭为群仙报信白鹭却被惊飞,表现垂虹亭奇异的美丽景象。
D.上片写垂虹亭景观,下片抒写吴江之行的观感,语言凝炼,意境奇幻。
【小题2】词中抒写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
何时夜出五原塞,不闻人语闻鞭声。
(注释)①端溪石池:指端溪砚。  ②行:将要。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前两句写诗人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为全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B.第六句写烛光映射着墨光,渲染出诗人纵横走笔的磅礴气势。
C.第八句紧承“复把酒”,形象写出诗人酒醉后恍惚迷离的神态。
D.结尾两句以“何时”发问,表达了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愿望。
【小题2】下列诗句与“丈夫身在要有立,逆虏运尽行当平”表达的情感,相近的一项是(   )
A.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   (江总《雨雪曲》)
B.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   (杜甫《岁暮》)
C.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李益《从军北征》)
D.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小题3】陆游诗中的酒与笔,往往无关消遣、无关风雅,实关国家之命运。请结合本诗中的相关内容加以分析。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早发竹下

范成大

结束晨装破小寒,跨鞍聊得散疲顽。

行冲薄薄轻轻雾,看放重重叠叠山。

碧穗吹烟当树直,绿纹溪水趁桥弯。

清禽百啭似迎客,正在有情无思间。

(注)①竹下:地名,即黄竹岭,在今安徽休宁西。此诗写于诗人徽州任内。②吹:通“炊”。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点题,写“破小寒”点出出行之早,写“散疲顽”暗含赶路时间之久,旅途之劳累疲困。
B.颔联中的轻雾、重山,与诗中炊烟、树丛、溪水、小桥、禽鸟等意象,组合成一幅美丽山村图。
C.尾联“正在有情无思间”承上“迎客”而来,写出动听的鸟鸣让诗人心驰神醉,鸟儿们是真的有情还是出于无意,他恍恍惚惚难以分清了。
D.全诗有情有景,情与景会,生动的描写使景物情态毕现,透露出了诗人观景时的愉悦心情。
【小题2】有评论家认为本诗颔联写雾写山非常巧妙。诗人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