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题目。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小题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①入山之大穴  之:________
②与众共之 之:________
③杨谢而从之 之:________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惟 计 口 授 地 以 耕 以 蚕 不 可 取 食 于 人 耳
【小题3】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______)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______)与老人同出。
【小题4】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
【小题5】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3 04:06: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别黄徐州

陈师道

姓名曾落荐书中,刻画无盐自不工。

一日虛声满天下,十年从事得途穷。

白头未觉功名晚,青眼常蒙今昔同。

衰疾又为今日别,数行老泪洒西风。

(注)①本诗写于诗人四十三岁,前一年他在颍州州学因党事牵连而被罢职之后,家居徐州,后为生活所迫,寄食曹州知州郭概处。诗人离徐州时,写了此诗向朋友黄徐州告别。②刻画无盐:《晋书·周觊传》中“庾亮谓觊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觊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意即他自惭不如乐广,别人称誉太过,犹如刻画无盐,而以西施的形貌相加,就显得唐突了。③青眼:晋代阮籍能为青白眼,常以青眼对他所器重的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在首句说自己的姓名曾落在当时名流的荐书之中,第二句运用典故表明自己的诗作还不错,与所得称誉是相符合的。
B.诗的三、四句,回忆自己自得来名声发迹以来,一晃间有了十年,而现在却落得个因党事牵连被罢职的下场,令人感慨。
C.“白头未觉功名晚”一句通过想象手法,表明他此时虽生白发,年过不惑,但还是不觉得自己获得功名有什么晚来之感。
D.“青眼常蒙今昔同”一句是写自己顾念过去,深蒙黄徐州以青眼相加,而现在更寄希望朋友黄徐州的引荐恢复自己的功名。
E.全诗写诗人进退之间,难以由人,受到政治上的牵连被罢职,生活在贫 穷中,不由得悲叹,做到了情感真挚,尽情倾吐。
【小题2】本诗最后一联情感深沉,作者是如何表达的?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