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面的题目。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枲(xǐ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小题1】区别下列语句中“之”的用法或含义。
①入山之大穴  之:________
②与众共之 之:________
③杨谢而从之 之:________
【小题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惟 计 口 授 地 以 耕 以 蚕 不 可 取 食 于 人 耳
【小题3】在括号中填写下列句子中省略的部分。
(______)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______)与老人同出。
【小题4】杨氏答应了要定居穴中吗?由哪句话可看出来?
【小题5】穴中人为什么不让杨氏“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5-23 04:06: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阅读下列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引
洪 适
子月①水寒风又烈,巨鱼漏网成虚设。圉圉从它归丙穴②,谋自拙,空归不管旁人说。
昨夜醉眠西浦月,今宵独钓南溪雪。妻子一船衣百结,长欢悦,不知人世多离别。
(注)①子月:农历十一月。②圉圉:困而未舒的样子。丙穴:地名,在今陕西略阳县东南,这里借指巨鱼所生活的深渊。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子月”一句为环境描写,既点明了渔人捕鱼的节令气候,也为下文诸多内容作了张本。
B.“巨鱼”以下三句,写巨鱼漏网,圉圉而去,但是渔人不以为意,因为他本来就志不在鱼,是想表达壮志难酬的无奈。一个“从”字尽显其洒脱旷达状。
C.下片“昨夜”二句不仅勾勒了优美的意境,也通过时间和场景的迅速变换,表现了渔人生活的旷放无拘。
D.“妻子”一句写渔夫妻子衣衫褴楼,将渔人一家艰苦的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让读者深味其中的种种辛酸。
E. “不知”一句,藏辞锋于婉转之中,由对渔人一家生活的描写,转向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示,名为渔人的“不知”,实为作者的“深知”。
【小题2】(小题2)渔夫(渔父或渔翁)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一个意象。试将本词中的渔夫与柳宗元《江雪》中“独钓寒江雪” 的渔翁作个比较,说说二者的不同之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唐多令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注】①刘过:南宋爱国词人,号龙洲道人,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收复中原大计,但不被朝廷重用。
②南楼,又名安远楼,在武昌黄鹄山上,武昌当时是南宋和金人交战的前方。
③黄鹤矶:在武昌城西,上有黄鹤楼。
④浑是:全是。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写楼外之景。一泓寒水,满目荒芦。“满”“带”“浅”三字用得尤为精妙传神,把稀疏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为全词着上了一层忧伤底色。
B.本词运用对比手法,将眼前凄冷的景象与二十年前登临南楼的回忆和对故人的追念进行对比。
C.“未稳”可见行色匆匆,“又”字给人以时序催人的忧心,“犹”“能”“又”三个虚
字呼应,更使词意跌宕。
D.“黄鹤断矶头”一句中,“矶头”上缀一“断”字,便有残山剩水的凄凉意味,不是
随意之笔,见出词人锤炼语言的功夫。
E. 本词章法谨严浑成。卒章三句写买花载酒,是想苦中求乐,来驱散心头的愁绪。先用“欲”字一顿,提出游乐的意愿,接着用“不似”一转,表示了否定的态度。
【小题2】明代李攀龙说:“旧江山浑是新愁,读之下泪。”请结合全词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经略宋公惠父
刘克庄
余为建阳令,获友其邑中豪杰,而尤所敬爱者曰宋公惠父,讳慈。
公少师事考亭吴公雉。既入太学,西山真公德秀衡其文,见谓有源流,出肺腑,公因受学其门。
调鄞尉,未上,丁外艰。再调信丰簿。秩满,南安境内三峒首祸,毁两县二寨,环雄、赣、南安三郡数百里皆为盗区。臬司叶宰惩前招安,决意剿除,节制司辟公。时副都统陈世雄拥重兵不进。公趋山前,先赈六堡饥民,使不从乱。乃提兵三百,破石门寨,俘其酋首。世雄耻之,逼戏下轻进,贼设覆诱之,兵将死者十有二人。世雄走赣,贼得势,三路震动。公欲用前赈六堡之策,臬使,数移文仓司。魏仓司大有置不问,闻公主议,衔之。公率义丁力战,破高平寨,擒谢宝崇,降大胜峒曾志,皆渠魁也。三峒平,幕府上功,特授舍人官。
闽盗起,诏擢陈公为招捕使,檄公与李君华同议军事。主将王祖忠意公书生,与约分路克日会老虎寨。王、李全师从明溪,公提孤军从竹洲,且行且战三百余里,卒如期会寨下。王惊曰:“君智勇过武将矣。”军事多咨访。公外攘却,内调娱,先计后战,所向克捷,百年巢穴一空。
辟知长汀县。旧运闽盐,逾年始至,吏减斤重,民苦抑配。公请改运于潮,往返仅三月,又下其估出售,公私便之。
擢司农丞,知赣州。劾免。起知蕲州,道除提点广东刑狱。南吏多不奉法,有留狱数年未详覆者。公下条约立期程阅八月决辟囚二百余。移节江西,赣民遇农隙率贩盐于闽、粤之境,名曰盐子,各挟兵械,所过剽掠,州县单弱,莫敢谁何。公鳞次保伍其出入,奸无所容。
进直宝谟阁,奉使四,皆司臬事,听讼清明,决事刚果,抚善良甚恩,临豪猾甚威。属部官吏以至穷阎委巷、深山幽谷之民,咸若有一宋提刑之临其前。
(选自《全宋文》,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趋山前     亟:屡次
B.与约分路克日会老虎寨  谩:随便
C.臬使,数移文仓司 白:禀告
D.其出入 讥:查问
【小题2】根据文意,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古代国立最高学府。汉武帝时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宋代隶属国子监。
B.丁艰:古丧制名,指遭逢父母丧事。遇父丧为“丁内艰”,遇母丧为“丁外艰”。
C.保伍:古代户籍制度。百姓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以此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D.路:宋元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相当于明清的府。
【小题3】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3处)
公 下 条 约 立 期 程 阅 八 月 决 辟 囚 二 百 余。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雄耻之,逼戏下轻进,贼设覆诱之,兵将死者十有二人。
(2)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小题5】根据第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宋慈能够平定三峒之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