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一剪梅 宿龙游朱氏楼
[宋]蒋捷
小巧楼台眼界宽。朝卷帘看,暮卷帘看。故乡一望一心酸,云又迷漫,水又迷漫。
天不教人客梦安。昨夜春寒,今夜春寒。梨花月底两眉攒,敲遍栏干,拍遍栏干。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点明登临,楼台虽小,视野却开阔,词人登楼眺望,内心酸楚,忧愁之感油然而生。 |
B.作者创设独特的时空情境,“宽对应“小”,拉开视野的宽度,“暮”呼应“朝”,拓展时间的长度。 |
C.下阕写春天寒气袭人,让人难以安歇,词人不堪忍受春寒,故站在月下面对洁白的梨花双眉紧蹙。 |
D.词中重复展现敲打栏杆这一细节,一“敲”一“拍”,一遍一遍,突出其愁之浓,其情之切。 |
春 雨
陈与义
花尽春犹冷,羁心只自惊。
孤莺啼永昼,细雨湿高城。
扰扰成何事,悠悠送此生。
蛛丝闪夕霁,随处有诗情。
(注)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杰出诗人。【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冷”既表现早春季节春寒料峭的特点,也传达出诗人内心的感受。 |
B.国事纷乱动荡,自己一事无成,诗人对国家及个人的状况忧思不已。 |
C.本诗“春景”“雨景”蕴含的情感与杜甫的《春夜喜雨》截然相反。 |
D.本诗描绘了从雨到晴的各种景象,寄托诗人的复杂情绪,语言含蕴。 |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小题1】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颔联描写宋金两国交兵的战争场面。 |
B.“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的典故。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出师一表真名世”引用了三国时刘备的典故。 |
C.本诗围绕“愤”字展开,抒发了诗人无私报国但抑郁不得志的强烈愤慨。 |
D.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
阮郎归·客中思马迹山①
蒋捷②
雪飞灯背雁声低。寒生红被池。小屏风畔立多时。闲看番马儿。
新揾泪,旧题诗。一般罗带垂。琼箫夜夜挟愁吹。梅花知不知。
[注]①马迹山,位于江苏武进东南七十里太湖中,距词人家乡阳羡很近。②蒋捷,南宋爱国词人。金灭南宋后,隐居不仕,其气节为时人所重。
【小题1】请简要概括作者“愁”的原因。
【小题2】请赏析本词结句“梅花知不知”的表达效果。
经略宋公惠父
刘克庄
余为建阳令,获友其邑中豪杰,而尤所敬爱者曰宋公惠父,讳慈。
公少师事考亭吴公雉。既入太学,西山真公德秀衡其文,见谓有源流,出肺腑,公因受学其门。
调鄞尉,未上,丁外艰。再调信丰簿。秩满,南安境内三峒首祸,毁两县二寨,环雄、赣、南安三郡数百里皆为盗区。臬司叶宰惩前招安,决意剿除,节制司辟公。时副都统陈世雄拥重兵不进。公亟趋山前,先赈六堡饥民,使不从乱。乃提兵三百,破石门寨,俘其酋首。世雄耻之,逼戏下轻进,贼设覆诱之,兵将死者十有二人。世雄走赣,贼得势,三路震动。公欲用前赈六堡之策,白臬使,数移文仓司。魏仓司大有置不问,闻公主议,衔之。公率义丁力战,破高平寨,擒谢宝崇,降大胜峒曾志,皆渠魁也。三峒平,幕府上功,特授舍人官。
闽盗起,诏擢陈公为招捕使,檄公与李君华同议军事。主将王祖忠意公书生,谩与约分路克日会老虎寨。王、李全师从明溪,公提孤军从竹洲,且行且战三百余里,卒如期会寨下。王惊曰:“君智勇过武将矣。”军事多咨访。公外攘却,内调娱,先计后战,所向克捷,百年巢穴一空。
辟知长汀县。旧运闽盐,逾年始至,吏减斤重,民苦抑配。公请改运于潮,往返仅三月,又下其估出售,公私便之。
擢司农丞,知赣州。劾免。起知蕲州,道除提点广东刑狱。南吏多不奉法,有留狱数年未详覆者。公下条约立期程阅八月决辟囚二百余。移节江西,赣民遇农隙率贩盐于闽、粤之境,名曰盐子,各挟兵械,所过剽掠,州县单弱,莫敢谁何。公鳞次保伍,讥其出入,奸无所容。
进直宝谟阁,奉使四路,皆司臬事,听讼清明,决事刚果,抚善良甚恩,临豪猾甚威。属部官吏以至穷阎委巷、深山幽谷之民,咸若有一宋提刑之临其前。
(选自《全宋文》,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亟趋山前 亟:屡次 |
B.谩与约分路克日会老虎寨 谩:随便 |
C.白臬使,数移文仓司 白:禀告 |
D.讥其出入 讥:查问 |
A.太学:古代国立最高学府。汉武帝时始置太学,立五经博士,宋代隶属国子监。 |
B.丁艰:古丧制名,指遭逢父母丧事。遇父丧为“丁内艰”,遇母丧为“丁外艰”。 |
C.保伍:古代户籍制度。百姓五家为伍,又立保相统摄,以此泛称基层户籍编制。 |
D.路:宋元行政区域名。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元代相当于明清的府。 |
公 下 条 约 立 期 程 阅 八 月 决 辟 囚 二 百 余。
【小题4】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雄耻之,逼戏下轻进,贼设覆诱之,兵将死者十有二人。
(2)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
【小题5】根据第三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宋慈能够平定三峒之乱的原因。
大义感人
洪 迈
理义感人心,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不过语言造次之间,初非有怪奇卓诡之事也。
楚昭王遭吴阖庐之祸,国灭出亡,父老送之,王曰:“父老返矣,何患无君!”父老曰:“有君如是其贤也!”相与从之,或奔走赴秦,号哭请救,竟以复国。
汉高祖入关,召诸县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毋恐!”乃使人与秦吏行至县乡邑,告谕之,秦民大喜。已而项羽所过残灭,民大失望。刘氏四百年基业定于是矣。
唐明皇避禄山乱,至扶风,士卒颇怀去就,流言不逊,召入谕之曰:“朕托任失人,致逆胡乱常,须远避其锋。卿等仓卒从朕,不得别父母妻子,朕甚愧之。今听各还家,朕独与子弟入蜀,今日与卿等诀。归见父母及长安父老,为朕致意。”众皆哭曰:“死生从陛下。”自是流言遂息。
贼围张巡于雍丘,大将劝巡降,巡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河北四凶称王,李抱真使贾林说王武俊,托为天子之语,曰:“朕前事诚误,朋友失意,尚可谢,况朕为四海之主乎?”武俊即首唱从化。及奉天诏下,武俊遣使谓田悦曰:“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王庭凑盗据成德,韩愈宣慰,庭凑拔刃弦弓以逆。及馆,罗甲士于廷。愈为言安、史以来逆顺祸福之理,庭凑恐众心动,麾之使出,讫为藩臣。
凡此数端,皆异代而同符也。国家靖康、建炎之难极矣,不闻有此,何邪?
(选自《容斋随笔》,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究至于浃肌肤而沦骨髓 浃:浸透 |
B.帅将士朝之 帅:带领 |
C.朋友失意,尚可谢 谢:道歉 |
D.庭凑拔刃弦弓以逆 逆:反叛 |
A.竟以复国 微以自文于君亲 |
B.为父兄除害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
C.贼围张巡于雍丘 若亡郑有益于君 |
D.召入谕之曰 虽董之以严刑 |
(1)凡吾所以来,为父兄除害,非有所侵暴。
(2)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而斩之,士心益劝。
(3)天子方在隐忧,以德绥我,何得不悔过而归之?
【小题4】请简要概括文中“感人心”的“理义”的几种情形。
项羽
(南宋)陆游
八尺将军千里骓,拔山扛鼎不妨奇。
范增力尽无施处,路到乌江君自知。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前两句是写项羽的人、马,用"八尺"和"千里"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项羽的威猛形象。 |
B.第二句虽然语气平淡,是具体的叙事,写出了项羽单枪匹马、勇冠三军、力大无敌的英雄形象。 |
C.第三句写出了范增虽然尽力为项羽出谋划策但是项羽一意孤行,纵使范增再有才能也无处施展。 |
D.诗歌运用对比手法,把项羽的英雄形象与他的乌江自刎形成对比,强化了诗人情感。 |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小题1】从全词看,“何处合成愁”中“愁”的内涵丰富,试具体阐释。
【小题2】“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一句表达感情曲折委婉,试简要分析。
鹊桥仙·自寿二首(其一)
刘辰翁
轻风澹月,年年去路。谁识小年①初度。桥边曾弄碧莲花,悄不记、人间今古。
吹箫江上,沾衣微露。依约凌波曾步②。寒机何意待人归③,但寂历、小窗斜雨。
[注]①小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词人的生日也恰巧是这一天。②凌波曾步,语出曹植的《洛神赋》,原是形容洛神体态轻盈,在水波之上缓缓行走。③此句话用了东汉乐羊子妻断织劝夫的故事。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词写回忆:在澹月朦胧、微风轻拂的夜晚,词人忆想着一年年已经度过的岁月,感慨良多。 |
B.在桥边抚弄碧莲花;泛舟江上,吹洞箫,任微露沾湿衣裳,阐发了词人对昔日生涯的追溯。 |
C.“寒机”后三句中,词人的妻子独守在寒机旁,一片静寂,只有斜雨敲打小窗的声音。 |
D.全词用语新奇,意象多跳跃、词意跌宕起伏,增强了词作迷离恍惚、超绝尘世的色彩和情调。 |
郁郁①
元好问
郁郁羁怀不易开,更堪寥落②动凄哀。
华胥梦③破青山在,梁甫吟成白发催。
秋意渐随林影薄,晓寒都逐雁声来。
并州旧日风声恶,怅望乡书早晚回。
注:①本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②寥落:空虚寂寞的样子。③华 胥梦:黄帝白天寝睡,梦游华胥国,其间没有统治者,人民没有嗜好,没有爱憎,没有利害。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首句用叠声词“郁郁”领起,既表达了作者郁闷的心情,也为整首诗奠定了沉郁的 感情基调。 |
B.诗人运用“华胥梦”和“梁甫吟”两个典故,表达了美梦破碎,悲苦凄切的感情。 |
C.颈联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来写景,通过深秋林子里微薄的影子以及秋晨飞雁的叫声, 营造一种清新却又喧闹的气氛。 |
D.本诗写于蒙古军攻占山西,作者从三乡移居登封后。联系这个背景,可以理解诗人远离 家乡,孤单寂寞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