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唐多令
吴文英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
【小题1】从全词看,“何处合成愁”中“愁”的内涵丰富,试具体阐释。
【小题2】“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一句表达感情曲折委婉,试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28 09:2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青玉案

黄公度①

邻鸡不管离怀苦,又还是、催人去。回首高城音信阻。霜桥月馆,水村烟市,总是思君处。
裛②残别袖燕支雨③,谩留得、愁千缕。欲倩归鸿分付与。鸿飞不住,倚阑无语,独立长天暮。
(注)①黄公度:南宋主战派。作此词时词人在泉南任职,秦桧假借君命令他速回都城临安。②裛(yì):沾湿。③燕支雨:夹着胭脂的泪水纷落如雨。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三句看似是词人在责怪晨鸡不懂离人之苦,实则是表达其不愿离家又不得不去的矛盾心理,这种迂回用笔的写法更具艺术表现力。
B.“霜桥月馆,水村烟市”采用列锦的手法,对“霜桥”“月馆”等旅途的景物做了细腻描绘,通过画面的组接,营造了孤寂的氛围。
C.词的结尾以景语作结,描写词人倚着栏杆悄然无语,独自伫立在暮色笼罩的长空之下。此处“无语”胜似有语,意境深远,含而不露。
D.本词词风柔美,缠绵悱恻,采用了“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写法,婉而多讽,尽显风雅遗风。所谓“气和音雅,得味外味者”,即此也。
【小题2】清人张惠言在《词选》序中说,词是“极命风谣里巷、男女哀乐,以道贤人君子幽约怨悱(指隐忧怨恨郁结之情)不能自言之情”,请结合该词简要分析:诗人通过“男女哀乐”道出了怎样的幽约怨悱之情。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暮春上塘道中

范成大

店舍无烟野水寒,竞船人醉鼓阑珊。

石门柳绿清明市,洞口桃红上巳山

飞絮著人春共老,片云将梦晚俱还。

明朝遮日长安道,慚愧江湖钓手闲。

(注)①此诗作于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当时范成大由水路赴临安(今杭州)应试途中。上塘:从海宁县经余杭县直抵杭州的一条河流。②石门:位于今浙江省桐乡县中部的古镇,因春秋时吴越交战垒石为门而得名。③洞口:见陶渊明《桃花源记》。上巳:古时节日,在农历三月初三到水滨举行祓除不祥的 祭礼习俗。因上巳、清明、寒食三节曰期相近,宋代后上巳节逐渐消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叙写舟行水上,看到两岸村舍人家,烟火俱无,描绘出野水苍苍、寒凉澄碧的自然景象,几乎看不到春天的踪迹。
B.首联写诗人沿途所见的衰败景象,以及龙舟竞赛鼓声的稀落,表现出诗人对人生不如意的感叹和对现实的不满,只能借酒消愁。
C.额联运用典故,虚实结合来写古镇风光,并以“清明” “上巳”两个节令突出时间是暮春,暗示“店舍无 烟”是因寒食期间禁火。
D.颈联直接写人的情怀,以飘飞的柳絮沾人衣襟,预示春光将逝,叹息岁月徒增;以夜晚片云携来清梦,写出人的孤高脱俗。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矛盾心态?请结合尾联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