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 南宋
- 岳飞(1103-1142)
- 陆游(1125-1207)
- 杨万里(1127-1206)
- 朱熹(1130-1200)
- 张孝祥(1132-1169)
- 辛弃疾(1140-1207)
- 姜夔(1155-1221)
- 文天祥(1236-1283)
- 邓剡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念奴娇· 登多景楼①
(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小儿破贼③,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春,隆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欲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放弃北伐,苟安江左。陈亮坚决反对。②中流誓:这里引用的是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③小儿破贼:淝水之战时,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看书毕,默然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这首词的最后三句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念奴娇· 登多景楼①
(宋)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②。小儿破贼③,势成宁问强对!
(注)①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春,隆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欲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放弃北伐,苟安江左。陈亮坚决反对。②中流誓:这里引用的是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③小儿破贼:淝水之战时,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看书毕,默然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这首词的最后三句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题1】“燕辞归、客尚淹留”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词人生“愁”的原因。
唐多令
吴文英①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
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谩②长是、系行舟。
(注) ①吴文英:号梦窗,南宋词人。一生未第,游幕终生。②谩:空,徒劳。【小题1】“燕辞归、客尚淹留”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请结合全词,简要概括词人生“愁”的原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铁如意①
谢 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双执铁如意,击碎珊瑚柯。
一人夺执之,睨者一人过。更舞又一人,相向屡傞傞。
一人独抚掌,身挂青薜萝②。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
(注)①如意:象征吉祥的陈设品,长柄微曲,可供赏玩。诗人与友人为文天祥设立牌位,酹酒恸哭,以如意击石,作楚歌为文天祥招魂,歌毕如意和石头俱碎。这首诗乃记录此事。②青薜萝:语出屈原《九歌》“被薜荔兮带女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诗歌前十四句勾勒出一幅月夜仙人歌舞图,营造出一种欢快、祥和的氛围,为最后两句的抒怀蓄势。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铁如意①
谢 翱
仙客五六人,月下斗婆娑。散影若云雾,遗音杳江河。
其一起楚舞,一起作楚歌。双执铁如意,击碎珊瑚柯。
一人夺执之,睨者一人过。更舞又一人,相向屡傞傞。
一人独抚掌,身挂青薜萝②。夜长天籁绝,宛转愁奈何。
(注)①如意:象征吉祥的陈设品,长柄微曲,可供赏玩。诗人与友人为文天祥设立牌位,酹酒恸哭,以如意击石,作楚歌为文天祥招魂,歌毕如意和石头俱碎。这首诗乃记录此事。②青薜萝:语出屈原《九歌》“被薜荔兮带女萝”。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头四句从“影”“音”的角度写仙人月下歌舞的情景,诗人想象文天祥此时也像仙人一样歌舞,无忧无虑。 |
B.五、六两句强调了仙人跳的是楚舞,唱的是楚歌,诗人把文天祥比作屈原,突出了对故国的思念之情。 |
C.七至十这四句运用了神态描写、动作描写的手法,其中的动作描写主要是仙人击碎珊瑚树的枝条、仙人夺走如意等内容。 |
D.十三、十四两句描写了一位身挂青薜萝、独自用手击打节拍的仙人,“独”和“挂青薜萝”表现了他性格的孤僻。 |
【小题2】诗歌最后两句是怎样表达情感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四 犯 令
[宋]侯寘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E. 这首词写景抒情,虚实结合,重点通过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真挚而沉重的情感。
【小题2】请对词下阕中“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两句加以分析鉴赏。
四 犯 令
[宋]侯寘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小题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这首词先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夜景:轻风微抚云朵,月儿穿过云层,天淡如水,月光似银,呈现出一片朦胧恬淡的景色。 |
B.“夜悄花无语”,进一步将景与情交织在一起,“悄”,点明了夜深人静,“花无语”以花喻人,实写了离人的愁绪。 |
C.“拚酩酊花深处”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因无法摆脱离愁而独对花丛痛饮的状态,透露出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 |
D.“莫听《阳关》”的自我劝慰,反面衬托出离愁,因为《阳关三叠》这支送别曲因其辞情、声情皆悲凄,反增离人痛苦。 |
【小题2】请对词下阕中“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两句加以分析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目。
【小题2】“灯”的意象耐人寻味,请结合词句分析其作用。
【小题3】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刘秉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描写羁旅的词,从词的上阕可以看出,主人公不仅有无休止的漂泊羁旅之苦,更有一种功业未成、年华老去,生命虚耗的憾恨。 |
B.从“行路无情”“年去年来”中我们能看出词人的漂泊,从“何成”中可以看出词人老大无成的遗憾,“垂垂雪几茎”更反衬其悲愁之重。 |
C.“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以竹喻人,以竹显志,营造出一个与词人心境相通的清寒世界,情景交融。 |
D.这首词刻画了一个游子形象:半生漂泊,人到中年,功业未成。词人消沉没有追求,还要被迫读书,青灯黄卷,让人感到凄凉。 |
【小题3】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在表情达意上有何异同?试作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点明来秋浦(即池州)的时间和自己对这里的向往,以实为梦,以新游为旧游,写出对此地的亲切感情。 |
B.颔联“风月不供诗酒债”中,“风月”指自然景物,作者意指留恋山水、纵情美酒会让人消磨意志,不思进取。 |
C.颈联写“谪仙”诗风豪放,“小杜”放荡不羁。其中前者写出过“直挂云帆济沧海”“风雨不动安如山”等名句。 |
D.作者登临杜牧曾登高之处,运用拟人、用典等手先贤的景仰与追思。 |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南柯子 丁酉清明
黄 昇
天上传新火,人间试
衣。定巢新燕觅香泥。不为绣帘朱户说相思。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粉痕销淡锦书稀。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小题1】有人说这首词除最后一句外均未直言情恨,却句句情满恨溢。你是否同意这一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2】词的最后一句作者写到了“怕”,词人为何“怕”?请简要分析。
南柯子 丁酉清明
黄 昇
天上传新火,人间试

侧帽吹飞絮,凭栏送落晖。粉痕销淡锦书稀。怕见山南山北子规啼。
【小题1】有人说这首词除最后一句外均未直言情恨,却句句情满恨溢。你是否同意这一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小题2】词的最后一句作者写到了“怕”,词人为何“怕”?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鹧鸪天
(宋)张炎
楼上谁将玉笛吹,山前水阔暝云低。劳劳①燕子人千里,落落梨花雨一枝。
修禊②近,卖饧③时,故乡惟有梦相随。夜来折得江头柳,不是苏堤④也皱眉。
(注)①劳劳:遥远。②修禊:古俗春季于水滨设祭。③卖饧:清明前后卖糖粥。④苏堤:作者家乡杭州的名胜,以柳闻名。
作者在词的上片是怎样借景抒情的?
鉴赏古代诗歌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本词运用的表现手法有哪些?它们各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
鹧鸪天
范成大
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醾①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
春婉娩②,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阳月又生。
(注)①酴醾(túmí):花名,本为酒名,以花颜色与之相似,故取以为名。②婉娩:天气温和。【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首句,写枝上嫩叶重重叠叠,已有绿渐成荫的感觉,为全词奠定了感情基调,渲染了春天的气息,唤醒了读者对春天的情感。 |
B.上片第二句把画面展开,增添了曲折回环、花木幽深的立体感。“小红英”三字增强了色彩的反差,在重重嫩绿的掩映下,让人眼前一亮。 |
C.上片第三、四句写蜂闹燕忙的热闹场景。酴醾架上蜜蜂忙采新蜜,杨柳行间燕子穿梭捕食。但春色将尽,词人又怎能不由此而伤春呢? |
D.下片写春日天气温暖,而自己长年作客在外,故面对“残花”饮“残酒”,借酒消今日之愁,而日落月升,又难免勾起了思乡之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