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 晏殊(991-1055)
- 《踏莎行》
- 《浣溪沙》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薛居正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踏莎行
晏殊
小径红稀,芳郊绿遍,高台树色阴阴见。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
翠叶藏莺,朱帘隔燕,炉香静逐游丝转。一场愁梦酒醒时,斜阳却照深深院。
【小题1】“踏莎行”是这首词的________。【小题2】对这首词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红稀、绿遍和树色阴阴可见春天渐渐消逝,暮春气息比较浓。 |
B.杨花扑面既暗示杨花飘舞送春归去又象征世俗之人带来的烦恼。 |
C.炉香追随游丝缭绕、旋转,以动衬静,写出整个室内的寂静。 |
D.“斜阳却照深深院”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惆怅和惋惜的情怀。 |
山亭柳•赠歌者
(宋)晏殊①
家住西秦,赌博②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③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④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⑤,不辞徧⑥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①晏殊,北宋词人,历任要职,后遭贬受逐,客居他乡。②赌博,参与技艺上竞争,后文的“花柳”指欢场上的技艺。③念奴:唐玄宗时娼女,以善歌著名。④蜀锦缠头:赏赐歌舞者费用的代称。⑤采,选择、接纳。⑥徧,同“遍”。
【小题1】该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歌者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刻画手法?【小题2】有人说:“本词写实,表达了作者对以歌者为代表的普通劳动者的关爱与同情。”也有人说:“本词作者以歌者自托,明写歌者,实写自己。”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词做简要分析。
鹊踏枝
宋 晏殊
六曲阑干偎碧树,杨柳风轻,展尽黄金缕。谁把钿筝移玉柱①,穿帘海燕双飞去。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浓睡觉来莺乱语,惊残好梦无寻处。
(注)①玉柱:筝上定弦用的玉制码子。【小题1】“一切景语皆情语”,词中的燕子、落絮、红杏、清明雨、莺等意象,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之情。
【小题2】词的上阕写景运用了哪些手法,请作简要赏析。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小题1】“鸿雁在云鱼在水”一句隐含的两个典故是“雁足传书”和“ ”。【小题2】对这首词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从这首词的题材来看,是一首怀人思乡之作,表达了感情无法传递的苦闷惆怅。 |
B.起首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看似平淡,却包含无限深情。 |
C.这首词的结尾化用了唐朝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D.这首词抒情委婉细腻,用语雅致,表现了作者“闲雅而有情致”的艺术风格。 |
浣溪沙
晏殊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注)一向:一晌,一会儿。【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句“一向年光有限身”直抒春光易逝,盛年难再之叹,造语精警,动人心魄。 |
B.正因为人生短暂,所以“等闲离别”——次平常的分别,也会让人“黯然销魂”。 |
C.“酒筵歌席莫辞频”是写词人在饯别的宴席上频频举杯,借酒浇愁,聊以自遣。 |
D.结句是说与其徒自伤感,不如抓住眼前欢乐,体现词人想摆脱痛苦,把握当下的人生态度。 |
清平乐
晏殊
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斜阳独倚西楼,遥山恰对帘钩。人面不知何处,绿波依旧东流。
【小题1】词中“鸿雁在云鱼在水”一句隐含的两个典故是____和_____。【小题2】对这首词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从这首词的题材来看,是一首怀人思乡之作,表达了感情无法传递的苦闷惆怅。 |
B.起首句“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看似平淡,却包含无限深情。 |
C.这首词的结尾化用了唐朝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D.这首词抒情委婉细腻,用语雅致,表现了作者“闲雅而有情致”的艺术风格。 |
蝶恋花
[宋]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注释]①鄜州:今陕西省富县。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②虚幌:透明的窗帷。【小题1】两首诗词的主题都是_______,时令都是_______。
【小题2】两首诗歌都刻画了女性形象,但在写法上却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诉衷情
晏殊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
玉楼春
无名氏
东风杨柳门前路。毕竟雕鞍留不住。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小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若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面对烂漫春光,主人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情态异常,“香阁浓睡”。一“恼”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 |
B.“一春芳意”与“三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牵系人情”的景物。“牵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眉叶细,舞腰轻”的照应。 |
C.“柔情胜似岭头云”与“别泪多于花上雨”两句中,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态,两个比喻,对仗工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 |
D.“若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上句变实为虚,抽象的感情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体。下句既实又虚,“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 |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小题1】概括词中主人公的形象特点。【小题2】词作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抒写主人公的情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