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面小题。

诉衷情·宝月山作

(宋)仲殊

清波门外拥轻衣,杨花相送飞。西湖又还春晚,水树乱莺啼。

闲院宇,小帘帏。晚初归。钟声已过,篆香才点,月到门时。

注①仲殊:僧人,曾住杭州宝月寺。②篆香:又称百刻香,寺院常用其作为计时器来使用。

(1)上阕中的“乱”字用得很有分量,请简要赏析。 
 
(2)请具体赏析本词是如何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词人心境的。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诉衷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了。
(1)这首词开头“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两句有何作用?
(2)这首词写景状物历来被人称颂,请分析上片的艺术特色。
(3)这首词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列一首宋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诉 衷 情

晏殊

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远村秋色如画,红树间疏黄。

流水淡,碧天长,路茫茫。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思量。

(注)这首词写于宋仁宗宝元元年作者四十八岁时,当时他从参知政事贬为外官已有六年了。

【小题1】这首词提到了民间的那个节日?有那些习俗?
【小题2】简要分析本词写景状物的艺术特点。
【小题3】简要分析这首词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小题1】词人在上阕是怎样表现“离别苦”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在下阕中,词人复杂的情感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破阵子·春景 
晏殊
燕子来时新社①,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
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②赢。笑从双脸生。
[注]①新社: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是祭祀土地的日子。②斗草:古代妇女用草进行比赛的游戏。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日长”,表明季节已开始变化,多少有点惜春的意味。看来似乎是极其常见的自然景物,经词人稍加点染,宛如画卷。
B.“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巧笑”二字,捕捉到了东邻女伴,用衬托的手法,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以及情态的描写,塑造了东邻女孩这一形象。
C.“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笑从双脸生。”词中没有正面来描写斗草的活动,只用一笔点出人物的行动,心理描写,表现了这位少女纯洁无暇,富于想象力。
D.词的上片通过感官感受,传神绘景,生动而鲜活;下片写人,写少女嬉戏,活泼天真,洋溢着清新的生活气息。
E. 此词通过描写清明时节的一个生活片断,反映出少女身上显示的青春活力,充满着一种欢乐的气氛。全词笔调活泼,风格朴实,形象生动,展示了少女的纯洁心灵。
【小题2】词上片情景交融,清新活泼,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晏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小题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高楼昨夜西风”,昨天西风袭来,一叶落而天下秋,高楼远望,良人未归,写出一个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浓浓的悲意。
B.开篇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可看出,当是初春或是初秋时节,渲染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
C.“歌长粉面红”这是对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歌长”写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别。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得一览无疑。“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
D.“微凉渐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梧桐,也寄寓着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
E.燕子已然双飞入巢,人却未归,其中蕴含着女子内心的失望和落寞。他独自留下她忍受这漫长的寂寞和煎熬,此处寓情于景,移情于物。
【小题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本词的写作手法。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木兰花
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小题1】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上片首句“绿杨”“芳草”“长亭”为离别景象,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次句“年少抛人”指女主人公的心上人轻易地弃之而去。
B.下片前二句中“千万缕”说愁之多而无序,化抽象为具体。全句用对比手法,埋怨对方的“无情”,反衬自己的“多情”。
C.下片后两句语言平实,“相思”二字既直白又质朴,整个句子表达浅显,又精练浑成,用天地有尽头来反衬人的情感之微弱。
D.下片最后两句“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与白居易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富有言简义丰的韵味。
E. 整首词婉转流利,不事藻饰,没有典故,除首二句外,不论是用比喻,还是用反语、排比,都是通过白描手段反映人的心理活动。
【小题2】“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两句独出机抒,请赏析其艺术特色及蕴含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滴泪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小题1】有人说“好梦频惊”中的“频”字用得特别好,请你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小题2】下片词人借许多典型意象营造了什么气氛?在写景方面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三、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小题。
山亭柳·赠歌者
晏殊
家住西秦,赌博艺随身,花柳上,斗尖新。偶学念奴声调,有时高遏行云。蜀锦缠头无数,不负辛勤。
数年来往咸京道,残杯冷炙漫销魂。衷肠事,托何人?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一曲当筵落泪,重掩罗巾。
注:本词作者写作时年已衰老,政治失意。①赌,与人竞赛。②花柳,借指欢场上的歌舞技艺。
【小题1】词的上阕是如何表现歌者技艺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概括下阕诗人借歌者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晏殊
燕子欲归时节,高楼昨夜西风。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歌长粉面红。
斜日更穿帘幕,微凉渐入梧桐。多少襟情言不尽,写向蛮笺曲调中。此情千万重。
【小题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歌长粉面红”这是对女子歌声和面容的描写。“歌长”写出了女子的不忍分别。女子的深情,在这两个字上表现得一览无疑。“粉面红”三个字,写出了女子的美丽。
B.“高楼昨夜西风”,昨天西风袭来,一叶落而天下秋,高楼远望,良人未归,写出一个女子的深深思念和浓浓的悲意。
C.开篇点明了时节,从“燕子欲归”和“昨夜西风”可看出,当是初春或是初秋时节,渲染了一种凄清寂寥的氛围,为下文作铺垫。
D.燕子已然双飞入巢,人却未归,其中蕴含着女子内心的失望和落寞。他独自留下她忍受这漫长的寂寞和煎熬,此处寓情于景,移情于物。
E. “微凉渐入梧桐”又看到了梧桐,这是思念、闺怨、孤独、寂寞、凄凉、悼亡的隐喻。梧桐,也寄寓着一颗绝望、凄凉、无助而思念的心。
【小题2】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来赏析本词的写作手法。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