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寒食江畔

白居易

草香沙暖水云晴,风景令人忆帝京。

还似往年春气味,不宜今日病心情。

闻莺树下沈吟立,信马江头取次行。

忽见紫桐花怅望,下邽①明日是清明。

[注]:①下邽,在陕西渭南,是白氏家族的聚居地,族人及后皆养于此。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描写江畔风景,从嗅觉、触觉、视觉着笔,洋溢着醉人的春天气息。
B.“往年”紧承“帝京”,但未展开,即以“不宜”转折,点出此刻心情。
C.树下闻莺,江头信马,表现出在美景中作者心情逐渐平复、愉悦的过程。
D.本诗中虚实不断转换,曲折联系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平淡中意味深沉。
【小题2】本诗尾联说“忽见紫桐花怅望”,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怅望”的原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6 09:47: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鹦鹉

白居易

陇西鹦鹉到江东,养得经年嘴渐红。

常恐思归先剪翅,每因喂食暂开笼。

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

应似朱门歌舞妓,深藏牢闭后房中。

鹦鹉

罗隐①

莫恨雕笼翠羽残,江南地暖陇西②寒。

劝君不用分明语,语得分明出转难。

(注)①罗隐:唐末诗人,虽有匡时救世的抱负,但屡试不第,流浪半生,无所遇合,晚年投奔割据江浙一带的钱镠,才得安身之地。② 陇西:指陇山以西,旧传为鹦鹉产地。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白居易诗中的鹦鹉经过多年的人工喂养,更加鲜红艳丽,巧言善语,深得主人的怜爱。鹦鹉对其主人也是情深义重,不离不弃。
B.诗人罗隐在江南见到的这头鹦鹉,已被人剪去了翅膀,关进雕花的笼中。诗人劝慰:切莫感叹自己的命运,这个地方毕竟比你的老家要暖和。
C.诗人罗隐劝诫鹦鹉说话不要过于明白,明白的话难以说出口,其实也是在劝自己,因为语言不慎,足以招致祸患。
D.这两首诗均为咏物诗,罗诗借向鹦鹉说话来吐露心曲,话语平淡,却耐人咀嚼;白诗托物寄意,词浅意丰,形象生动,讥讽辛辣,力透纸背。
【小题2】这两首诗词中的鹦鹉有何相似之处?两位诗人借鹦鹉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各题。

(一)

夜筝

白居易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

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二)

琵琶行(节选)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小题1】下列对《夜筝》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筝人与筝,表现了弹筝女子形象的美好,有很强的画面感。
B.首句写明月,借月点明时间的同时,也渲染了环境的明净美好,衬托了弹筝女子的形象。
C.次句写弹筝,连用两个“自”字,表现了弹筝女子孤芳自赏的心性。
D.三、四两句采用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写法,写筝声传达出的情感和感人效果。
【小题2】请比较两首诗,分析二者在描写内容上的异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