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单于裴都护赴西河

崔颢

征马去翩翩,城秋月正圆。

单于莫近塞,都护欲临边。

汉驿通烟火,胡沙乏井泉。

功成须献捷,未必去经年。

(注)①单(chán)于:指单于都护府,唐代六大都护府之一。裴都护:事迹不详,都护为官名,设大都护、副都护,管辖境内的边防、行政及各族事务。②胡沙:指少数民族居住的沙漠地区。③献捷:指战胜后所获得的俘虏和战利品。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的首联,用了“征马”“秋月”两个意象,除了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之外,还渲染了裴都护前去征战的氛围。
B.“月亮”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含有思乡离愁或团圆高兴之意,在本诗中的作用是寄予思念家乡之情。
C.颔联细致描写了单于和都护这两个人物,对单于采用了警告的语气,而对都护则是期许的语气,由此形成了鲜明对比。
D.胡地黄沙漫天,大漠浩瀚却无水泉,自然条件恶劣,“胡沙”一句既是实写边地之景,又暗寓了都护镇守边关的艰辛。
【小题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阁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两项是( )( )
A.全诗展开联想与想象,既描绘了“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现实之景;也夹杂着“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B.诗歌通过描写西域少数民族放鹰捕鸟、骑马游猎的独特生活场景,勾勒出他们骁勇善战的战斗习俗。
C.首联不仅展现了雁门郡内群山层峦叠嶂的阔大之景,还交代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独特位置特点。
D.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勇武,粗犷的精神面貌。
E. 颈联有版本作“雾里”,较原诗“雨里”突出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当作烽烟而产生的紧张、担忧的心理。
【小题2】这首诗在选材上有什么特点?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雁门郡。②将:驾御。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交代了雁门郡的地理环境和当地胡人的分布情况。
B.颔联运用“胡鹰”“塞鸟”“代马”三个意象,突出了地域特点。
C.颈联描写了代北边塞的秋天,野火烧山,烟气升腾:秋雨潇潇,孤峰在雨中伫立,雨雾笼罩,画面富于季节和地域特征。
D.尾联描绘了代北胡人听说无战事后肆意买醉的懒散形象。
【小题2】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题沈隐侯八咏楼

(唐)崔颢

梁日东阳守,为楼望越中。

绿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江静闻山狖,川长数塞鸿。

登临白云晚,流恨此遗风。

(注)①八咏楼:南朝沈约所建。②狖:古书上说的一种黑色长尾猴。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从体裁的角度看,本诗是一首古体诗。
B.从题材的角度看,本诗是一首山水诗。
C.从对仗的角度看,本诗共有两联对仗。
D.从押韵的角度看,本诗共有五个韵脚。
【小题2】以下意境的描述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A.深沉隽永
B.意蕴深邃
C.苍凉辽阔
D.凝重悠远
【小题3】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①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乌,能将代马②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E.全诗运用虚实相生的写法,既有“野火烧山”和“雨湿孤峰”的自然之景;也有“时时醉向酒家眠”的想象之景。
【小题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两小题。

入若耶溪

崔颢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余景。

(1)诗中若耶溪有什么特点?诗人的心情如何?
(2)诗的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小题1】下列关于两首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首诗体裁都是律诗。B.两首诗所押韵部相同。
C.题材都是登高咏怀之作。D.风格上都是高亢悲壮。
【小题2】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两首诗起笔都虚写过往历史陈迹,第二联才开始实写眼前之景。
B.两首诗都含有因景生情、追古抚今之意,流畅自然,情感真挚。
C.崔颢因“日暮”而望不到“乡关”,他的愁是旅客游子的乡愁。
D.李白因“浮云蔽日”而望不到长安,他的愁是放臣逐客的悲愁。
【小题3】这两首诗的颈联历来被誉为佳句,请任选一联赏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雁门胡人歌

崔颢

高山代郡东接燕,雁门胡人家近边。

解放胡鹰逐塞鸟,能将代马猎秋田,

山头野火寒多烧,雨里孤峰湿作烟。

闻道辽西无斗战,时时醉向酒家眠。

(注)①代郡:这里指雁门。②代马:骏马的名称,产于古代漠北。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不仅交代了雁门郡内山势的高峻,还写出了雁门胡人居住地与燕国相接,靠近边地的位置特点。
B.作者在诗中既写出了边地民族飞鹰走马、游猎塞上的独特生活场景,又写出了他们好酒安时的生活习惯。
C.颈联有版本作“雾里”,比“雨里”更能表现边地百姓误将“野火”和“峰烟”当作烽火而时时紧张的心理。
D.颔联生动摹写了雁门胡人的日常生活状态,形象再现了边地少数民族好勇尚武,粗犷豪迈的精神面貌。
【小题2】诗歌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官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

【小题1】从体裁上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
【小题2】《登金陵凤凰台》中“衣冠”借指___________;“浮云”和“日”分别比作_______和_______。
【小题3】结合全诗,分析两首诗中“愁”的内涵。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下面的问题。

晚入汴水

崔颢

昨晚南行楚,今朝北溯河。

客愁能几日,乡路渐无多。

晴景摇津树,春风起棹歌。

长淮亦已尽,宁复畏潮波。

[注]崔颢,唐代诗人,汴州(今开封)人。考取进士后被放官外地,长达20年做地方官的幕僚闲差和基层小吏,终不得志。汴水,指汴河。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行走路径。“昨晚”“今朝”看似随意的一笔,却写出诗人昼夜兼程的情形。
B.领联写出了诗人距离魂牵梦绕的故乡已经很近,就要结束多年漂泊生涯时的心情。
C.尾联写诗人已挨过二十年仕途艰难的日子,坚信自己的未来仕途顺遂,一帆风顺。
D本诗质朴无华、明白晓畅,一气呵成,写出了诗人久宦归乡时的那种复杂的情感。
(2)诗的颈联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