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 李白(701-762)
- 《静夜思》
- 《秋浦歌》
- 《梦游天姥吟留别》
- 《行路难》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房玄龄等
- 姚思廉
- 李百药
- 令狐德棻等
- 魏征等
- 刘长卿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描述凭借天险蜀道易守难攻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 。
(3)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能够充分体会琵琶乐曲中的情感的原因是: 。
(1)李白在《蜀道难》描述凭借天险蜀道易守难攻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子是 , 。
(3)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能够充分体会琵琶乐曲中的情感的原因是: 。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春日醉起言志
(唐代)李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2)简要分析“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这两联的作用。
(3)有人说这首诗有东晋陶渊明诗歌的影子,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春日醉起言志
(唐代)李白
处世若大梦,胡为劳其生?所以终日醉,颓然卧前楹。
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
感之欲叹息,对酒还自倾。浩歌待明月,曲尽已忘情。
(1)请简要概括这首诗中诗人的情感变化的过程。
(2)简要分析“觉来眄庭前,一鸟花间鸣。借问此何时?春风语流莺。”这两联的作用。
(3)有人说这首诗有东晋陶渊明诗歌的影子,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子昂,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初唐四杰的领军人物。字伯玉。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其诗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 |
B.张若虚的诗描写细腻,音节和谐,清丽开宕,富有情韵,在中唐诗风的转变中有重要地位。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为"吴中四士"。其《春江花月夜》,乃千古绝唱,有“以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
C.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其诗、画成就都很高,杜甫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
D.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洒脱,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结合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结合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小题2】故事中和“秋”字搭配的意象多数情况下都表达悲凉之意。下列诗句中加点的意象所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个意象不同的一项是( )
【小题3】“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东晋道士,入罗浮山炼丹)。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这是杜甫在当时为李白写下的一首《赠李白》。结合诗句的内容,比较这两首诗在情感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 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释)此诗写于745年,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李白和杜甫在鲁郡再次相逢。分别之时,李白写下此诗。杜二甫即杜甫。【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在首联说趁离分别还有时日,要转进时间赏遍周边的美景。 |
B.颔联“重有金樽开”一句表达了李白对于再度豪饮的强烈期待。 |
C.颈联中一个“明”字使作者笔下的景物染上了一丝明丽的色彩。 |
D.作者最后以飞蓬自比,表达了“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感。 |
A.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
B.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纳兰性德《木兰辞·拟古决绝词柬友》) |
C.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 |
D.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李白《秋浦歌》)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 “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氓》中“ ”一句,是女子向男子解释婚期推迟的责任不在自己,而真正的原因是“子无良媒”。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的手法表达人生短暂、个体渺小的句子是“ , ”
(2)《蜀道难》 “ , ”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氓》中“ ”一句,是女子向男子解释婚期推迟的责任不在自己,而真正的原因是“子无良媒”。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释】谢将军:指东晋谢尚,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高咏:善于吟诗。
(1)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
(2)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释】谢将军:指东晋谢尚,曾任镇西将军。镇守牛渚时曾于秋夜泛舟赏月,遇袁宏诵诗听后大为赞赏,邀袁过船长谈达旦,从此袁宏名声大著。 高咏:善于吟诗。
(1)以前两联为例,谈谈“空”字是怎样把写景和抒情联系在一起的?
(2)针对这首诗尾联的内容,具体谈谈诗人的无尽情思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谪迁江淮。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E. 《春夜洛城闻笛》中一、二句只写寒山笛声,三、四句只写大雁北飞,运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以人唤春归开始,以雁尽北飞作结,形象跳跃,寄寓得体,委婉而有新意。
【小题2】《春夜洛城闻笛》和《春夜闻笛》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闻笛
李益
寒山②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注】①作者写这首诗的时候谪迁江淮。②寒山:在今江苏徐州市东南。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暗”字写出了笛声清晰明快的特征,令听者黯然神伤,表现吹笛人技艺的高超,烘托玉笛声的艺术魅力,引发了深夜无眠之人的无限愁思。 |
B.“寒山吹笛唤春归”的“唤”生动形象,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笛声仿佛在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 |
C.相传,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不待天明尽北飞”写出了大雁急切北飞的心情,流露出作者对大雁只需等到春天便可北飞的自由的羡慕。 |
D.“此夜曲中闻折柳”,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古人送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相赠,以表达恋恋不舍之情,古诗中不乏其例。 |
【小题2】《春夜洛城闻笛》和《春夜闻笛》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鸯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释】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鸯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小题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小题2】对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古风(其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鸯鸾。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释】徂晖:落日余晖。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鸯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小题1】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迥、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鸯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
A.表达诗人对权贵当道、才能之士被压抑现象的愤懑。 |
B.表达诗人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困惑。 |
C.表达诗人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隐忍。 |
D.表达诗人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
李白,字(______),号(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诗人,被称为“_________”。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