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请结合全诗,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对颈联作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6-10 12:23: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险也如此,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但见悲鸟古木 号:引声长鸣,呼啸
B.连峰去天不尺 盈:满、足
C.崖转石万壑雷 砯:水流的声音
D.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嗟:叹惋之辞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难上青天 以其无礼
B.见悲鸟号古木   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C.险也如此 真无马邪
D.锦城云乐 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一端
【小题3】下列对这首诗第一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奔放雄奇的感情基调。
B.诗人以夸张的笔墨描绘了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隔的情形。由秦入蜀,必经太白山,自古只有高飞的鸟儿才能从其低缺处飞过。
C.千里翱翔的黄鹤不能飞过,轻疾敏捷的猿也不能攀缘,不言而喻,人行走就更难了。诗人用夸张、衬托的手法极写蜀道高不可攀。
D.青泥岭为唐人入蜀的要道,诗人通过着重写其山路的萦回和山势的峻危,来表现人行其上的情状和人们的畏惧心理。诗人捕捉了手扪星辰、屏住呼吸、抚膺长叹等细节,这些细节是实写,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小题4】下列对第二段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二段开始,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途愁苦,以优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
B.诗人借最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重的自然景象,渲染了旅途愁苦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
C.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逶迤千里的蜀道的奇险风光:“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D.在这段文字中,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声响,惊险万状,令人目不暇接,形成一种排山倒海之势。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诗作,完成下列小题。

望鹦鹉洲怀祢衡

李白

魏帝营八极,蚁观一祢衡。黄祖斗筲人,杀之受恶名。

吴江赋鹦鹉,落笔超群英。锵锵振金玉,句句欲飞鸣。

鸷鹗啄孤凤,千春伤我情。五岳起方寸,隐然讵可平。

才高竟何施,寡识冒天刑。至今芳洲上,兰蕙不忍生。

(注释)①祢衡,字正平。东汉名士,有文采和辩才,但为人孤傲,喜欢批评时事。因触怒曹操被遣送到江夏太守黄祖那里,后因触怒黄祖被杀害,年仅26岁。祢衡曾即席写作《鹦鹉赋》,辞采甚丽,鹦鹉洲由此得名。李白从流放夜郎途中遇赦回来,望鹦鹉洲而触景生情,故作此诗。②讵:岂,怎。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帝”二句,曹操经营天下显赫一时,祢衡却视他为蚁类,表现了祢衡傲岸的性格。
B.“吴江”四句,举出祢衡的名作《鹦鹉赋》,并做出“振金玉”、“欲飞鸣”的评论。
C.“才高寡识”是作者对祢衡的评价,“兰蕙不忍生”似乎连兰蕙也为作者痛不欲生。
D.本诗语言精炼,寥寥几笔便凸显人物形象。比喻、拟人手法表现出作者强烈的感情。
【小题2】本诗结尾句把“兰蕙”人格化,赋予人的感情。下列诗句也使用这种写法的一项是
A.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李商隐《代赠》其一)
B.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C.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D.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小题3】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评论这首诗“此以正平(祢衡)自况”。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你结合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