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感 遇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诗人写这首诗的时候正值李林甫得势,正直之臣备受排挤。
(1)诗中“丹橘”具有哪些内在特征?用自己的话概括。
(2)简要分析诗中“桃李”这一意象的作用。
(3)本诗表现思想情感最主要的手法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7-05-07 07:16:4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各题。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注:张九龄,字子寿,唐玄宗时名相,也是著名诗人。盈手:满手。  竟:整。  遥夜:长夜。
【小题1】对下面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
A.首联前句写景,辽阔无边的大海上升起一轮皎洁的明月;后句即景生情,写诗人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同望着一轮明月。前句写“望月”,后句写“怀远”,紧扣诗题,丝毫不露痕迹。
B.颔联直接抒发思念之情。“怨”, 因“思”生“怨”, “情人”相思之深、相思之极、因而埋怨“远方的人”不常回家看看;“竟夕”, 通宵都在思念,极言相思之强烈。
C.颈联通过动作和细节描写传达感情,具体描绘了诗人因为要看明亮的月光,所以吹灭了蜡烛,之后觉得露水凉,就把衣服披上的寂寥形象。独自看月的情景下,相思之情更为浓重。
D.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意思是月光虽美,可无法捧在手中送给远方思念的人,还不如回屋睡觉,在梦里与思念的人团聚。寄希望于梦中,足见思念之切。
【小题2】此诗的首联可谓千古名句,请从内容和艺术特点两方面进行简要的赏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 遇
【唐】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惟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释】:
①伊:语助词。岁寒心:意即耐寒的特性。②荐:进奉③树:种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及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开头两句,诗人就以饱满的热情,颂扬橘树经得起严冬考验,绘制了一幅江南橘林的美丽图景,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艺术境界。
B.三、四两句,写橘树的特点。诗人通过写橘树“岁寒心”,一方面巧妙地指出橘树的耐寒本性,同时又用以控诉皇帝昏庸无能,强烈讽刺当权者的软弱。
C.五、六两句是说:自己就像这些甜美的丹橘,本可以呈献给尊贵的客人,无奈通道受阻。言下之意,他自己本可以为国家奉献一切,可惜自己内心不平,根本不愿意出仕。
D.七、八两句是诗人从感慨中得出的判断:命运的好坏,只是因为遭遇的不同;而这又如同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一样,其中的道理实在难以捉摸。
E. 最后两句是紧承“运命”两句而来。诗人大声疾呼:不要只说种桃李,橘树难道不能供人乘凉吗?很清楚,诗人在为橘树鸣不平,也是在为自己想要推荐的贤者鸣不平。
【小题2】后人评价这首诗“托讽禽鸟,寄词草树,郁然与骚人同风”,你是如何理解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