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秋江独钓图
王士祯(清)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王士祯在康熙四十三年,因申告王五冤案,以微罪罢官。《题秋江独钓图》正写于被罢官期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情动辞发,言为心声,在这首题画诗中,诗人借画中渔翁的形象,表达着自己的人生感受。
B.细思诗中钓翁的心境不难发现画中钓翁于逍遥之中伴有的几许落寞,自在之余深藏着的几多孤寂。
C.全诗连用九个“一”字,读来朗朗上口,这九个“一”都是“独”的体现,一个“独钓”更是点出了诗、画中人物的孤寂之情。
D.小小孩童尚且“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江边独钓的渔翁却又是喝酒,又是放声高歌,可见此翁之意不在鱼。
E. 诗人王士祯在《题秋江独钓图》中营造出了与柳宗元《江雪》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样的意境。
【小题2】全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展现“秋江独钓图”?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旅月怀人
宋琬
月去疏帘才数尺。乌鹊惊飞,一片伤心白。万里故人关塞隔,南楼谁弄梅花笛?
蟋蟀灯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月去疏帘”句写明月,与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一样,都是极写其近,近到“才数尺”。独处异地,举目无亲,有明月为伴,会感到特别亲近。
B.“南楼谁弄梅花笛”句借用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诗意,以听觉渲染出作者思友与怀念故乡的郁闷心情。
C.“蟋蟀灯前欺病客”句中的“病客”就是词人自己,作者用一个“欺”字,将蟋蟀拟人化,病居异地他乡,连蟋蟀也来欺人,搅人心绪,使人难以成眠。
D.“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句,与苏轼“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句的高旷,李白“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句的豪迈相比,本词所营造的意境却令人感到孤凄。
E.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在月白风清的夜晚思念远方朋友的旅人的心情。全词通过视觉、听觉将眼前之景与想象之景巧妙地交织在一起,烘托出一种凄清、冷落的气氛,意绪缠绵。
【小题2】“墙角芭蕉风瑟瑟,亏伊遮掩窗儿黑”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对比阅读下列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新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小题1】在《新雷》中造物“有情”体现在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说“只待新雷第一声”?
【小题2】两首诗的末句寄托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南乡子·秋暮村居

(清)纳兰性德

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

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注)①荧荧:灯光闪烁之貌。元吴师道《桐庐夜泊》:“灯光隐见隔林薄,湿云闪露青荧荧。”
【小题1】下列对本诗歌的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齐,布列整齐之意。一路行来,但见空谷寂静,遍山林木整齐布列。一个“齐”字,写出了木叶尽脱,山林空阔的暮秋山景。境界阔大,很有气势。
B.“试上小楼极目望”诗人眼中的景象很分明:有池塘,有水边或者水岸,有山坡或者斜坡,为下一个层次的推出,提供了极佳的背景。
C.“吠”、“鸣”声把词人从远处拉到了眼前,但是这“鸡鸣狗吠”,并不是这种现实情状,词人把它当作一种情趣的寄托,一种精神的追求。
D.这“东西”是“东方与西方”和“东边与西边”的空间方位,这个远山变幻而柴扉“独掩”层面的画意,表明词人需要的是“独掩”的与世隔绝那份淡定。
E.全词以轻灵浑朴的笔调描绘出村野田园的风光情趣,读之犹如欣赏一幅优美安详,恬淡静谧的水墨山水画。景象由近及远,层次分明,动静相间,有声有色。
【小题2】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日泊睦州①
钱谦益
客子那禁节物催,孤篷欲发转徘徊。
晨装警罢谁驱去,暮角飘残自悔来。
千里江山殊故国,一抔天地在西台②。
遥怜弱女香闺里,解泼蒲觞③祝我回。
【注】①钱谦益,明朝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后降清,官至礼部侍郎,不得重用。此诗作于顺治七年五月,闲居访友途中。②西台,南宋时谢糊曾在此祭奠文天祥。③蒲觞:也叫菖蒲酒、菖华酒等,即把菖浦切成碎片,放入雄黄酒内,或云“蒲酒”,吃了可以辟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表明是季节性的景物引起诗人回家的念头,可以看出他沉醉于睦州的景色,而流连忘返。
B.颔联中“谁驱去”和“自悔来”既交待前文“徘徊”的原因,也是为下文抒发内心情感张本。
C.面对千里江山,却追忆前朝故国,“殊”字表面看是写景象不同,实际是极言内心悲凉的况味。
D.“一抔天地”应为“天地一抔”,意思是天地之间一抔净土,西台是用典。此句意思含蓄丰厚。
E. 诗人先叙写羁旅思归之事,然后抒怀言志。全诗在感情表达上先喜后悲,委婉含蓄,曲折迂回。
【小题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清】谭献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髯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小题1】词的上阕前三句是如何刻画主人公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试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咏菊①
潇湘妃子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角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评章③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注】①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②欹,通“倚”。③评章,评论与分辨。
【小题1】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颔联中霜与月这两个意象。
【小题2】潇湘妃子通过咏菊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忆弟二首(其二)
【清】曾国藩
无端绕室思茫茫,明月当天万瓦霜。可惜良宵空兀坐,遥怜诸弟在何方。
纷纷书帙谁能展,艳艳灯花有底忙?出户独吟聊妄想,孤云断处是家乡。
【注】①时曾国藩弟曾国荃驻守湖北襄阳与太平军对峙,曾国藩本人则被以“骄妄”弹劾而待用。②底,何。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A.诗的第一句,“无端”和“茫茫”相互映衬,表现了作者已经沉入“忆弟”情思的感受。
B.月色明亮的夜晚,作者独自静坐,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远在他乡且已音讯不通的几位弟弟。
C.诗的颈联,作者借助对灯光的描写,从侧面表现了没有人比自己更忙于灯下苦读的感慨。
D.作者出门眺望天际,明知自己在他乡异地,却又无法挥去内心对眼下境况的多种“妄想”。
E. 这首诗中,多处通过抒写内心感受照应了题目中的“忆弟”,如,“可惜”、“遥怜”等。
【小题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的后三联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阻风江囗
(清)陈维崧
浊浪堆空,暨阳城下风涛怒。冰车铁柱,隐隐轰吴楚。
独眺君山,且共春申语。愁如许,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
【注释】①陈维崧:少有文名,入清后虽补为诸生,但长期未得官职,身世飘零,游食四方。②暨阳:现江西省无锡市江阴,曾为战国末期楚相黄歇的采釆邑。后文的“君山”,在今湖南省岳阳市,位于洞庭湖中。传“战国四君子”之一黄歇为楚幽王所杀之后,即葬于此山西麓。③春申:即春申君黄歇,曾在无锡有治水之功。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浊浪堆空”,侧面渲染了江风的猛烈巨大,具有先声夺人的气势。
B.“冰车铁柱”,状写江上巨涛,化柔性的水波为刚性的冰车和铁柱。
C.“隐隐轰吴楚”,“轰”是“轰炸”的意思,生动描绘出江涛的巨大威力。
D.“独眺君山”,词人终于出现,他极目远眺,看到了洞庭湖里的君山。
E. “且共春申语”,此时词人思接千载,与战国时期的春申君深情交谈。
【小题2】本词中的“一杯酹汝,同看蛟龙舞”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这两句的好处。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二、阅读下面诗句,完成下列小题。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题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依依”是“轻柔的样子”,传神地绘出了戍卒当初离家从军的时候,柳枝轻柔、随风摇摆的姿态。
B.“雨雪霏霏”中“雨雪”是“下雨飘雪”之意,“霏霏”形容雨雪盛密的样子,突出寒冬时节天气的恶劣。
C.“行道迟迟_载渴载饥”中的“迟迟”即“缓慢”,整句写出了戍卒回乡途中,忍渴耐饥、动作缓慢的情形。
D.“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中“莫”是代词,“没有谁”之意,整句传递出戍卒内心无人理解的悲苦和孤独。
【小题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八字,刻画了两个典型画面,既有凄美的离别,也有归家的惨淡。
B.“昔我往矣”“今我来思”既暗示了时间的变化,也包含了戍卒所经历的漫长的煎熬和等待!
C.第三句写出戍卒旅途劳顿之忧,举步维艰主要是因为路途遥远、道路泥泞而自己又饥渴难耐。
D.第四句写出戍卒无人能解之悲,有时间的易逝、岁月的沧桑、物是人非的惶恐等复杂的内涵。
【小题3】下列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并借助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写出戍卒心中的凄凉。
B.诗歌托物言志、以景衬情,托美好春景写建功立业之志,以寒冷冬景衬哀伤不尽之情。
C.善于选取典型的物候来暗示季节的变化,以“柳”代春,以“雪”代冬,极富形象性。
D.诗歌多用叠词,如“依依”“霏霏”等,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语言更具音韵美。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