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言文字运用
- 文章作者
- + 中国古代文学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其他明代作家
- 近代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外国文学
- 语言知识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二)阅读《诗经·魏风·硕鼠》,完成下列小题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贯,侍奉;女,通“汝”,你;逝,通“誓”;爰,乃;直,通“值”,代价。)
【小题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小题2】对这首诗的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
【小题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注:贯,侍奉;女,通“汝”,你;逝,通“誓”;爰,乃;直,通“值”,代价。)
【小题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黍”“麦”“苗”,分别指粮食、成熟的庄稼和未成熟的幼苗。从中可看出奴隶主无所不贪的面貌。 |
B.“莫我肯顾”“莫我肯德”“莫我肯劳”,都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莫肯顾(德、劳)我”,顾,顾怜;德,感激;“劳”,劳作。 |
C.“逝将去女”,“女”是“汝”的通假字,“逝”是“誓”的通假字。 |
D.“谁之永号”意为“谁还(会)长久地哭泣呢”,其中,“永”解释为“长”,“号”解释为“哭”,“之”是助词。 |
A.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奴隶们向“硕鼠”乞求,表现出奴隶们对“硕鼠”的敬畏。 |
B.三岁贯女,莫我肯德:奴隶们对“硕鼠”的为富不仁已忍无可忍,表现出清醒的认识。 |
C.逝将去女,适彼乐土:奴隶们觉醒后反抗意识萌生,表现出他们到达理想乐土的欢欣。 |
D.乐郊乐郊,谁之永号:奴隶们向往追求美好生活,表现出理想实现后悲泣全消的狂喜。 |
A.这首诗的前四句重在揭露和斥责奴隶主阶级的残酷剥削,后四句重在表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B.这首诗语言上最大的特点是:重章复唱,每句四字,呈重章递进式咏唱。是《诗经》典型特色。 |
C.赋、比、兴是《诗经》常用手法,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手法。 |
D.这首诗深刻地反映了奴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表现了劳动者对剥削阶级的憎恶与鄙视。 |
(1)“酒”是中国古代诗人喜欢在诗中使用的意象之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诗人借“酒”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吐露自己的心曲。请仿照下面的格式写两个与“酒”有关的诗、词或文句,并写出该句表达的诗人的感情。
例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渴盼团圆的心情。
杨慎《临江仙》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表达出词人对三国英雄曾经何等英雄,而今都随时间逝去,一切如过眼云烟的豁达和释然的感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上结合具体诗句对比分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例句: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出苏轼对弟弟的思念、渴盼团圆的心情。
杨慎《临江仙》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表达出词人对三国英雄曾经何等英雄,而今都随时间逝去,一切如过眼云烟的豁达和释然的感情。
(2)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采薇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十五从军征
《汉乐府》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请从景与情的关系上结合具体诗句对比分析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
【小题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于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题2】赏析尾句“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
虞美人
董士锡
韶华争①肯偎人住,已是滔滔去。西风无赖过江来,历尽千山万水几时回?
秋声带叶萧萧落,莫响城头角。浮云遮月不分明,谁挽长江一洗放无青?
(注)①争:怎。【小题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于法?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小题2】赏析尾句“谁挽长江一洗放天青”的表达特点和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赠曹雪芹
[清]敦敏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
【注】酕醄:máo táo,大醉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 )
E. 尾联的“新愁旧恨”,指曹雪芹心中种种不快。“知多少”虽然似乎是在发问,其实表达的是很多的意思。这句意思是,心中的愁恨多得不知道有多少。
【小题2】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曹雪芹的形象?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
赠曹雪芹
[清]敦敏
碧水青山曲径遐,薜萝门巷足烟霞。
寻诗人去留僧舍,卖画钱来付酒家。
燕市狂歌悲遇合,秦淮残梦忆繁华。
新愁旧恨知多少,一醉酕醄白眼斜。
【注】酕醄:máo táo,大醉的样子。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 )( )
A.首句写景,为下面所写“门巷”提供了一个阔大而美丽的背景。薜萝门巷,是说曹雪芹的住所,门上墙上攀缘着绿色的薜萝。“足烟霞”是指这里常有烟霞雾霭,宛如神仙境界。 |
B.颔联写曹雪芹经常离家出游,或居于山间,或留于僧舍充满诗意的生活。后句写卖画喝酒,与李白的《将进酒》卖马卖衣喝酒的情境一致。 |
C.“燕市狂歌悲遇合”,流落于北京的曹雪芹,因悲叹家庭的变故以酒买醉,其心态表现正如醉酒狂歌的接舆。 |
D.“秦淮残梦忆繁华”,是说曹雪芹从前的那种锦衣玉食的富足生活一去不复返了,它们只停留在曹雪芹的残梦与记忆之中。 |
【小题2】诗人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曹雪芹的形象?结合诗歌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小题。
沁园春
陈维崧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小题1】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梅”的?请根据上阕内容进行概括。
【小题2】分析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沁园春
陈维崧
题徐渭文《钟山梅花图》,同云臣、南耕、京少赋。
十万琼枝,矫若银虬,翩如玉鲸。正困不胜烟,香浮南内;娇偏怯雨,影落西清。夹岸亭台,接天歌管,十四楼中乐太平。谁争赏?有珠珰贵戚,玉佩公卿。
如今潮打孤城,只商女船头月自明。叹一夜啼乌,落花有恨;五陵石马,流水无声。寻去疑无,看来似梦,一幅生绡泪写成。携此卷,伴水天闲话,江海余生。
【小题1】词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梅”的?请根据上阕内容进行概括。
【小题2】分析下阕中词人情感变化的过程。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下面小题
于中好
(清)纳兰性德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①,努力春来自种花。
【注】①风流子:词牌名,②鞦杆:棋盘,古代棋盘多以木制作,故名,③髀里令生肉:髀里生肉,意思是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语出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长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小题1】“于中好”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别名又叫
【小题2】以下评价最适用这首词的一项是
【小题3】整首词描绘了隐居的生活与情趣,请结合具体内容加以赏析。
于中好
(清)纳兰性德
小构园林寂不哗,疏篱曲径仿山家。昼长吟罢风流子,忽听楸枰响碧纱。
添竹石,伴烟霞。拟凭樽酒慰年华。休嗟髀里今生肉①,努力春来自种花。
【注】①风流子:词牌名,②鞦杆:棋盘,古代棋盘多以木制作,故名,③髀里令生肉:髀里生肉,意思是因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语出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长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小题1】“于中好”是这首词的词牌名,别名又叫
A.沁园春 | B.水调歌头 | C.鹧鸪天 | D.雨霖铃 |
A.雄奇瑰丽 | B.含蓄婉约 | C.平淡自然 | D.高亢豪放 |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菩萨蛮·玉绳斜转疑清晓
纳兰性德
玉绳斜转疑清晓,凄凄月白渔阳道。星影漾寒沙,微茫织浪花。
金笳鸣故垒,唤起人难睡。无数紫鸳鸯,共嫌今夜凉。
【注】康熙二十一年(1682),纳兰二十八岁。此阙是描写作者夜宿滦河的行役词。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
E. 上下片合而观之,滦河之景,苍茫而凄清;滦河之情,孤寂而悲凉。景与情,相应成趣。
【小题2】有人说第二句“星影漾寒沙,微茫织浪花”由韦庄《江城子》“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幻化而出。请结合意象,对纳兰性德这两句词进行赏析。
菩萨蛮·玉绳斜转疑清晓
纳兰性德
玉绳斜转疑清晓,凄凄月白渔阳道。星影漾寒沙,微茫织浪花。
金笳鸣故垒,唤起人难睡。无数紫鸳鸯,共嫌今夜凉。
【注】康熙二十一年(1682),纳兰二十八岁。此阙是描写作者夜宿滦河的行役词。
【小题1】下列对诗歌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不恰当的两项
A.首句“玉绳”,星宿名,这里指北斗星。"玉绳斜转"说明三更已过,词人正是酣睡之时,“疑清晓”黎明的光亮,使词人睡意全无。 |
B.第二句“凄凄月白渔阳道”,只见寒月凄凄,渔阳道上一片寒白。“凄凄”既形容的是月亮,亦是凄凉悲伤心情的映照。 |
C.上片写景,将月影与星辰交织起来,写夜宿滦河的月下之景,都笼着着一层凄迷的月光。 |
D.下片用了烘托写法,金笳声烘托出孤独的心境,出双入对的紫鸳鸯,反衬自己的孤单,和对故乡的美好回忆。 |
【小题2】有人说第二句“星影漾寒沙,微茫织浪花”由韦庄《江城子》“角声呜咽,星斗渐微茫”幻化而出。请结合意象,对纳兰性德这两句词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寄家人
沈绍姬①
归来偕隐计犹虚,垂老他乡叹索居。
别久乍疑前劫事②,路歧才得去年书。
梦如柳絮飞无定,愁似芭蕉卷未舒。
记得小园亲手植,一栏红药近何如?
【注】 ①沈绍姬:浙江钱塘人,长年客游淮左(今江苏扬州一带),垂老未归。②前劫事:前世事。
【小题1】颈联是如何表达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有人认为,尾联写得绝妙。你如何看待?请简要分析。
寄家人
沈绍姬①
归来偕隐计犹虚,垂老他乡叹索居。
别久乍疑前劫事②,路歧才得去年书。
梦如柳絮飞无定,愁似芭蕉卷未舒。
记得小园亲手植,一栏红药近何如?
【注】 ①沈绍姬:浙江钱塘人,长年客游淮左(今江苏扬州一带),垂老未归。②前劫事:前世事。
【小题1】颈联是如何表达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有人认为,尾联写得绝妙。你如何看待?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元好问(金)
翠叶轻笼豆颗匀,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
元好问(金)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小题1】下列关于这两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E. 第二首诗将春风中不轻易开放的海棠与争相绽放的桃李进行了对比。
【小题2】这两首诗都借写海棠来说理,既有共同特色,但所说之理又各有侧重,请就此赏析。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
元好问(金)
翠叶轻笼豆颗匀,胭脂浓抹蜡痕新。
殷勤留著花梢露,滴下生红可惜春。
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二)
元好问(金)
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
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
【小题1】下列关于这两首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一首诗中,运用比喻进行描摹,“豆颗匀”把海棠花苞比作大小均匀的颗颗豆粒。 |
B.第一首诗中,“胭脂浓”描绘出海棠花蕾如浓抹的胭脂一般深红,“蜡痕新”谓花苞光泽娇嫩。 |
C.第一首诗借写海棠来叮咛“儿L辈”们要懂得欣赏海棠的美。 |
D.第二首诗第四句中的“闹”字与宋祁《木兰花》中“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表达的情感相同。 |
【小题2】这两首诗都借写海棠来说理,既有共同特色,但所说之理又各有侧重,请就此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入连云栈①清·沈廉
飞栈盘空乌路分,烟复雾树合氤氲。
入缘蚁垤②纷相引,风递猿声断更闻。
百道争飞天外瀑,千峰乱插马头云③。
身当绝境浑忘险,不觉频穿虎豹群。
【注释】①连云栈: 栈道名。在陕西汉中地区,古为川陕之通道,即所谓“蜀道”。 ②蚁垤(dié): 蚂蚁洞口的小土堆。③马头云: 云的一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E. 本诗想象丰富,描绘瑰丽惊险的山川,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
【小题2】本诗从哪两方面突出蜀道之“险”的? 这样写有何用意?
入连云栈①清·沈廉
飞栈盘空乌路分,烟复雾树合氤氲。
入缘蚁垤②纷相引,风递猿声断更闻。
百道争飞天外瀑,千峰乱插马头云③。
身当绝境浑忘险,不觉频穿虎豹群。
【注释】①连云栈: 栈道名。在陕西汉中地区,古为川陕之通道,即所谓“蜀道”。 ②蚁垤(dié): 蚂蚁洞口的小土堆。③马头云: 云的一种。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句描写栈道凌空盘旋,就像鸟类飞行的线路,将山峰上下分断。 |
B.首联颔联所写的雾气、猿声等渲染了旅愁和蜀道空寂苍凉的气氛。 |
C.颔颔上句写“我”在有蚁垤的栈道行走,表明栈道平时极少人行。 |
D.颈联运用了夸张、拟人、借代的手法,写出了瀑布、山峰的壮观。 |
【小题2】本诗从哪两方面突出蜀道之“险”的? 这样写有何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