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题秋江独钓图
王士祯(清)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注】①这是一首题画诗。②王士祯在康熙四十三年,因申告王五冤案,以微罪罢官。《题秋江独钓图》正写于被罢官期间。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情动辞发,言为心声,在这首题画诗中,诗人借画中渔翁的形象,表达着自己的人生感受。
B.细思诗中钓翁的心境不难发现画中钓翁于逍遥之中伴有的几许落寞,自在之余深藏着的几多孤寂。
C.全诗连用九个“一”字,读来朗朗上口,这九个“一”都是“独”的体现,一个“独钓”更是点出了诗、画中人物的孤寂之情。
D.小小孩童尚且“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江边独钓的渔翁却又是喝酒,又是放声高歌,可见此翁之意不在鱼。
E. 诗人王士祯在《题秋江独钓图》中营造出了与柳宗元《江雪》诗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同样的意境。
【小题2】全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展现“秋江独钓图”?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08 02:35: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李景隆,小字九江。十九年袭爵,屡出练军湖广、陕西、河南,市马西番。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建文帝即位,景隆以肺腑见亲任。及燕兵起,乃以景隆为大将军,将兵五十万北伐。赐通天犀带,亲为推轮,饯之江浒,令一切便宜行事。燕王闻之喜,语诸将曰:“李九江,纨绮少年耳,易与也。”遂命世子高炽居守,戒勿出战,而自引兵援永平,直趋大宁。景隆闻之,进围北平。都督瞿能攻张掖门,垂破。景隆忌能功,止之。及燕师破大宁,还军击景隆。景隆屡大败,奔德州。明年正月,燕王攻大同,景隆引军出紫荆关往救,无功而还。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四月,景隆大誓师于德州,进营白沟河。与燕军连战,复大败,玺书斧钺皆委弃,走济南。斯役也,王师死者数十万人,帝始诏景隆还。使景隆及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如燕军,割地请和。燕兵屯金川门,景隆与谷王橞开门迎降。燕王即帝位,特进景隆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永乐二年,周王发其建文时至邸受赂事,刑部尚书郑赐等亦劾景隆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诏勿问。已,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廷劾景隆及弟增枝逆谋有状,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复劾之。亡何,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复言:“景隆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增枝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于是夺景隆爵,没其财产。景隆尝绝食旬日不死,至永乐末乃卒。
(节选自《明史·李景隆传》)
【小题1】下列对文章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
B.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
C.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
D.帝虑景隆权尚轻/遣中官赍玺书赐黄钺弓矢/专征伐/方渡江/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更制以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字。是古人在小儿时所用的乳名。如魏武帝曹操小字阿瞒,蜀后主刘禅小字阿斗。
B.世子,在明代是对皇位继承人的正式封号,多由嫡长子充任,也称太子。如文中的朱高炽。
C.左柱国,是明代皇帝用来册封勋臣的称号。如明代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就曾获得过这种荣誉。
D.永乐,明朝皇帝朱棣登基后采用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时用来纪年的名号,新帝登基后一般会改年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景隆得到建文帝的信任,被委以重任。他继承父亲爵位,官至太子太傅,在出征讨伐燕王时,建文帝赐予他象征君权的御品,以示恩宠。
B.李景隆不懂兵法,妄自尊大。他趁燕王前往永平之际攻打北平,前有坚城,后又强兵,实际是中了燕王的诱敌之计,结果大败而逃。
C.李景隆心胸狭隘,贪功妒能。瞿能攻打张掖门即将取得大功引起他的妒忌,于是阻止瞿能继续率兵挺进,致使战机瞬间丧失。
D.李景隆风光一时,晚景凄凉。建文帝时恩宠有加,燕王登基后,他依然地位显达,只是在多次遭弹劾之后,才落得官位不保、家产尽失的结局。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赐通天犀带,亲为推轮,饯之江浒,令一切便宜行事。
(2)景隆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增枝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郭常者,饶人,医,居饶中,以直德信。饶江其南导自闽,颇通商外夷。波斯、安息之货国人有转估于饶者,病且亟。历请他医,莫能治。请常为诊。曰:“病可去也。”估曰:“诚能生我,我酬钱五十万。”常因之。先以针火杂治,导其血关,然后辅以奇药。诚曰:“第橐虑①。”块居②月余,估称愈。欲归常所许财。常不听。估曰:“先生以为寡欤?”常曰:“不也。吾直吾之药,计吾之功,不能损千钱,而所受非任,反祸耳。”卒不内。

人以常为诈而责常。常曰:“夫贩贾之人,细度而狭见,终日希售榷买③,计量于毫铢之间,所入不能补其望。今夺之息财五十万。财必追吝郁惋,宁能离其心?且药加于人,病新去而六腑方惫,复有悒然之气自内而,即不可救。奈何?彼方有疾时,知我能活而告我,我幸免之,因利其财又使其死,是独不畏为不仁,而神可欺者。吾何敢欺?”

(节选自《全唐文•医表者郭常》)

注:①橐虑:多虑。②块居:独自一人住居。③榷买:专卖。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医(______________) ②今夺之息财五十万 (________________)
③常因之(_________________)④复有悒然之气自内而(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选出下列各组中句式不同的一项:( )
A.波斯、安息之货国人有转估于饶者   蚓无爪牙之利
B.然后辅以奇药    耻学于师
C.先以针火杂治    折藏之,归以示成
D.以直德信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小题3】郭常不愿收取商人五十万钱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用文中语句回答);他替人治病,一是以__________来治疗,二是以_____________来治疗。(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诚能生我,我酬钱五十万。
②奈何?彼方有疾时,知我能活而告我,我幸免之。
【小题5】“人以常为诈”,你以为如何?请说明理由。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姚公讳启圣,字熙止,性豪荡。冠,以诸生游通州,竟得知州事。既至,立杖土豪杀之,寻弃官去。归而游于萧山之郊。有二健卒,佩刀驱二女行, 一老翁随哭之,则其父也。公阳呼二卒与之语,且劝以稍与翁金,卒许诺。公出不意夺其刀,连毙二卒,谓老翁曰:“速以而女去!”康熙二年,知香山县。甫下车,澳门贼霍侣成猖甚,督抚不能制,公以计擒之。俄而逃去,又以缚之,澳门始平。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公夜见平南王尚可喜而诉之,可喜上疏言其枉, 督抚皆以是自杀 而公亦罢官。 客粤中,且无以为生。时年五十,见者多叹其拓落,而公之志浩然。 
时和硕康亲王讨精忠, 自浙江入,公向与王有旧,乃令其子仪募兵,帅之赴王,请自效。王喜,即令公从征。击枫桥贼,破之。王即军中迁公温处分巡道金事,驻吹台,益募兵,自为一军,破石塘,夺杨梅冈。精忠之骁将曾养性至温州,公使仪逆击,大破之。精忠已夺仙霞关,公为前锋,乃遣人说之曰:“郑氏害日深,何不来归于天子以求生,而反为郑禽乎?”精忠狐疑,公单骑至其营说之。精忠享公,其宾客皆列侍,公饮啖醉饱,指画伉爽。享罢,长辑径出,曰:“王自裁之!”精忠曰:“是李抱真之流,定不欺我。”遂降。论功即以公为福建布政司,仍从征,进剿郑氏。
后公用密计授施烺下台湾,七日破之,诏封烺为靖海候,而公自陈无功,故赏亦不及。是年,公疽发背薨,归葬于越。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以诸生游通州 甫:刚刚
B.精忠公   享:宴请
C.又以缚之   兵:兵器
D.是李抱真之流 殆:大概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B.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C.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D.论功应得\上赏督抚\恶之\反以通海诬之\且将置之死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姚启圣智勇双全。姚启圣路遇抢劫民女的士兵,用计夺刀,杀死士兵,救下民女;后又用计生擒连督抚都不能制服的贼人。
B.姚启圣勇于担当。姚启圣在做知州时,杀死当地土豪:主动参与讨耿的行动,多次率領招募的军队打败耿精忠的队伍。
C.姚启圣仕途坎坷。姚启圣五十尚落拓无功,此后追随亲王征战,在帮助施烺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因为无功, 没有得到赏赐。
D.姚启圣豪放不羁。姚启圣做官不久,即辞官;被罢官以后,仍保持浩然之志;独自深入耿军劝降,谈笑自若,慷慨陈词。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阳呼二卒与之语,且劝以稍与翁金,卒许诺。
(2)郑氏害日深,何不来归于天子以求生,而反为郑禽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列小题。

凡作事专心志,竭计虑,穷日夜而为之者,曰不遗余力,曰惟日不足,若余寻花是也。忆辛丑年,自昆山而太仓,而嘉定,而南翔,看牡丹三十五家,有文记之。乙巳,寻牡丹于工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久闻洞庭山牡丹多名种,今年三月,遂不远百六十里,涉太湖之波涛,二日而到山。结伴寻花,或與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有初至不得入者,辄再三往,必得观而后

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昼则坐卧花前,夜则沉醉花下,如是数日。兴尽则挂帆渡湖,至虎丘观花市归;复遍历昆山域内外有花之所。浃辰之间,看花五十余家,所至不遗余力,惟日不足者,其可谓狂且癖矣!

客曰:“周濂溪谓“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余曰:“吾贫则无儋石矣,而性慷慨,喜豪放,无贫之气;贱为韦布矣,而轻世肆志,不事王侯,无贱之骨。安在与花不宜?”客又曰:“欧阳公,儒者也,以壮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余曰:凡物之美者,皆能为妖,何独花也。溺其美而其中,皆足以丧身。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惟诸诗皆信口率笔,适一时之兴,无意求工,笑作者,吾无辞

(取材于归庄《看牡丹诗自序》)

(注)①浃辰:十二日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必得观而后已    已:停止
B.所至不遗余力  殆:大概
C.溺其美而其中  动:动摇
D.笑作者 贻:赠送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若余寻花是也  蚓无爪牙利,筋骨之强
B.至虎丘观花市归 吾尝终日思矣
C.适一时之兴    弱天下之民
D.吾无辞 用亡郑以陪邻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结伴寻花,或與或杖,僻远之地无不至。
(我与友人)结伴寻访牡丹,有时乘车,有时拄杖步行,可惜偏远之地没有到达。
B.山中名花,大抵皆寓目,多生平所未见者。
山中有名的牡丹花,大多都看到了,很多是平生我没有见过的。
C.以子之贫贱,毋乃不宜!
以你的贫贱身份(却喜爱富贵的花),恐怕不合适吧!
D.吾不得于世,借以娱目肆志而已,何妖之为?
我与世道不相合,借(赏花)来愉悦眼目放纵心志罢了,怎么能认为它是妖呢?
【小题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作者为寻访牡丹,跋山涉水,不辞辛劳,总觉得时间不够用。
B.作者喜爱牡丹成癖,看见名花,就日夜与其相件,如醉如痴。
C.作者说牡丹是富贵之花,而自己性情慷慨豪放,与牡丹相宜。
D.作者认为所有美丽的事物,只要你沉溺其中,都会危害自身。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乙已,寻牡丹于江阴,以无向导,废然而返。
(2)欧阳公,儒者也,以牡丹为花妖。子何好之甚?
【小题6】归庄,明末清初书画家、文学家。散文家归有光曾孙,为文个性独具,曾作《传砚斋记》。文章首段:“戌申春,余至嘉定。严舜工,洞庭山人,而寓居焉。台余于底斋中而请曰:我六世祖彰德守芥舟公,有一砚,传于子孙,今百年矣。念先世之遗泽,以‘传砚’名其斋,请为之记。”下面内容节选自该文的尾段,请用斜线(/)断句。
吾愿舜工常以此砚置之案头临摹古帖挥洒诗书画以自娱勿使子弟磨墨吮毫作经义策论千进之具以为砚羞此乃善用先生之传器者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马如龙,字见五,陕西绥德州人。康熙十一年举人。十四年,陕西提督王辅臣据宁羌叛,其党朱龙寇绥德,陷之。如龙纠乡勇倚山立寨,寇至,屡击却之。王辅臣诱以伪札,斩其使。会平逆将军毕力图兵至,如龙渡河迎,呈伪札,并陈贼虚实,因率所部为前锋,克绥德。毕力图以闻,即便宜令摄州事。
十六年,授直隶滦州知州。州民猾而多盗,如龙锄暴安良,豪右敛迹。州有民杀人而埋其尸,四十年矣。如龙宿逆旅,得白骨,问之,日:“此屋十易主矣。”絷最初一人至,钩其情得实,置诸法。昌平有杀人狱不得其主名,如龙按之,阅状,则民父子杀于僧寺,并及僧五,而民居旁二姓皆与民有连,问之,不知。使迹之,二人相与语日:“孰谓马公,易欺耳。”执讯之,乃服。自是民颂如龙能折狱。入为户部员外郎,历刑部郎中。
二十四年,迁杭州知府。杭州民货于旗营,息重不能偿,质及子女。如龙请于将军,核子母,以公使钱代偿,杭州民咸颂如龙。二十八年上南巡闻其治行超擢按察使平反庶狱多所全活二十九年迁布政使属吏有岁馈悉禁绝之是年,绍兴大水,库储,无可救济。如龙十一郡合输米二万馀石,按户赈给,告属吏曰:“是逾于岁馈多矣,”
三十一年,授江西巡抚。饬州县广积储,备凶荒。仿白鹿洞遗法,建书院以教士,时淮、扬荐饥,如龙以江西连岁丰稔,率僚属捐米十万赈之。三十八年,入觐,赐御书“老成清望”榜。  
(选自《清史稿·马如龙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龙十一郡合输米二万馀石  檄:檄文
B.孰谓马公 察:明察
C.库储,无可救济   绌:不足
D.问之,不知 谢:推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八年/上南巡/闻其治行超擢/按察使平反庶狱/多所全活/二十九年/迁布政使/属吏有岁馈/悉禁绝之/
B.二十八年/上南巡/闻其治行超擢/按察使平反庶狱/多所全活/二十九年迁/布政使属吏有岁馈/悉禁绝之/
C.二十八年/上南巡/闻其治行/超擢按察使/平反庶狱/多所全活/二十九年迁/布政使属吏有岁馈/悉禁绝之/
D.二十八年/上南巡/闻其治行/超擢按察使/平反底狱/多所全活/二十九年/迁布政使/属吏有岁馈/悉禁绝之/
【小题3】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如龙忠于朝廷。王辅臣用伪札诱惑马知龙,马知龙斩了他的使者,并将伪礼呈给毕力图,又率部作大军前锋。
B.马如龙判案如神。他为滦州知州时锄暴安良,重审了两件旧案,使真凶得到应有的惩罚,受到当地百姓的称颂。
C.马如龙思谋深远。在江西巡抚任上,他下令扩大储备以备荒年,因而属地遇到灾荒,他能带领属下捐米赈灾。
D.马如龙爱民如子。任杭州知府时,他用公用钱替民还债。绍兴发大水,府库储备不足,他想办法赈济百姓。
【小题4】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龙纠乡勇倚山立寨,寇至,屡击却之。
(2)杭州民货于旗营,息重不能偿,质及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