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
【清】谭献
庭院深深人悄悄,埋怨鹦哥,错报韦郎到。压髯钗梁金凤小,低头只是闲烦恼。
花发江南年正少,红袖高楼,争抵还乡好?遮断行人西去道,轻躯愿化车前草。
【小题1】词的上阕前三句是如何刻画主人公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小题2】词的下阕是如何抒发感情的,试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2-22 06:01: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君山月夜泛舟记
(清)吴敏树
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不知古人曾有是事否,而余平生以为胜期,尝以著之诗歌。今丁卯七月望夜,始得一为之。
初发棹,自龙口向香炉。月升树端,舟入金碧,偕者二僧一客,及费甥坡孙也。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次第过之,小船捞虾者也。开上人指危崖一树曰:“此古樟,无虑十数围,根抱一巨石,方丈余。自郡城望山,见树影独出者,此是也。”然月下舟中,仰视之,殊途不甚高大,余初识之。客黎君曰:“苏子瞻赤壁之游,七月既望,今差一夕耳。”余顾语坡孙:“汝观月,不在斗牛间乎?”因举诵苏赋十数句。又西出香炉峡中少北。初发时,风东南来,至是斜背之。水益平不波,见湾碕,思可小泊,然且行过观音泉口响山前也。
相与论地道通吴中。或说有神人金堂数百间,当在此下耶?夜来月下,山水寂然。湘灵洞庭君,恍惚如可问者。又北入后湖,旋而东。水面对出灯火光,岳州城也。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平视之,已作横长状,稍上,乃不见。坡孙言:“一日晚自沙觜见后湖云出水,白团团若车轮巨瓮状者,十余积,即此处也。”然则此下近山根,当有云孔穴耶?山后无居人,有棚于坳者数家,洲人避水来者也。数客舟泊之,皆无人声。转南出沙觜,穿水柳中,则老庙门矣。志称山周七里有奇,以余舟行缓,似不翅也。
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月高中天,风起浪作,剧饮当之,各逾本量。超上人守荤戒,裁少饮,啖梨数片。复入庙,具茶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明日记。
(原文有删改)
(注)①君山:也叫湘山或洞庭山,是八百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与千古名楼岳阳楼遥遥相对。相传舜的妃子湘君到过这里,因此叫做君山。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描写游览君山所见景色的一组是
①秋月泛湖,游之上者,未有若周君山游者之上也
②南崖下渔火数十星,相接续而西
③仰视之,殊途不甚高大,余初识之
④云起船侧,水上滃滃然
⑤既泊,乃命酒肴,以子鸡苦瓜拌之
⑥夜分登岸,别超及黎,余四人寻山以归
A.①⑤⑥B.②③④C.①②⑥D.③④⑤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游虞山记

张裕钊

十八日,与黎莼斋游狼山,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二十一日,买舟渡江,明晨常熟。时赵易州惠甫适解官归,居于常熟,遂偕往游焉。

虞山尻尾东入常熟城。出城迤西绵二十里,四面皆广野,山亘其中。其最胜为拂水岩,巨石高数十尺,层积骈叠,若累芝菌,若重巨盘为台,色苍碧丹赭斑驳,晃耀溢目。有二石中分,曰剑门,騞擘屹立,诡异殆不可状。踞岩俯视,平畴广衍数万顷,澄湖奔溪,纵横荡潏其间,绣画天施。南望毗陵、震泽,连山青以相属,厥高镵云。雨气日光参错出诸峰上,水阴上,荡摩阖开,变灭无瞬息定。其外苍烟渺霭围缭,光色纯天,决眦穷睇,神与极驰。岩之麓为拂水山庄旧址,钱牧斋之所尝居也。嗟夫!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岩阿为维摩寺,经乱,泰丰毁矣。

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临望多古树,有罗汉松一株,剥脱拳秃,类数百年物。寺僧具酒果笋而饷余两人。日将昃,循山北过安福寺,唐人常建诗所谓“破山寺”者也,幽邃,称建诗语。寺多木樨华,自寺以往,芳馥涂。返自常熟北门,至言子、仲雍墓。其上为辛峰亭。日已夕,山径危仄不可上。期以翌日往。风雨,复不果。

二十四日遂放舟吴门,行数十里,虞山犹蜿蜒在篷户,望之了然,令人欲返棹复至焉。

(选自《清文观止》,有删改)

注①十八日:清光绪二年(1876)秋八月十八日。②黎莼斋:与下文的“赵易州惠甫”均为作者的好友。③騞擘(huō bò):騞,破裂声;擘,分裂、分开。④荡潏(yù):动荡涌起。⑤镵(chán)云:高插云霄。镵,刺。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晨常熟    及:至,到
B.水阴上,荡摩阖开     薄:稀薄
C.自寺以往,芳馥涂     载:充满
D.遂放舟吴门  趣:奔向,赴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
B.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
C.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
D.出寺西行少折/逾岭而北/云海豁开/杳若天外/而狼山忽焉在前/余指谓易州/亦昔游其上也/又西下/为三峰寺/所在室宇/每每可憩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行程为线索,采用移步换景、全面铺叙的写作手法,将登山越岭所见的景物逐一展现于笔下,让人目不暇接,给人以不同的审美感受。
B.作者以简洁的文笔点出人文景观,如拂水山庄旧址、破山寺及言子、仲雍墓等,以反衬虞山之胜。
C.通篇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与喧嚣尘世相割裂的静态的自然,笼罩着一种淡雅的诗意,由此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作者的人品和藏身山水、超然脱俗的理想。
D.文末表现自己游兴未尽的心理感受,同时与文首“坐萃景楼望虞山,乐之”相照应,揭示此次虞山之游,是以“远望神往”为始,以“回望欲返”为结,首尾呼应而又浑然天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二石中分,曰剑门,騞擘屹立,诡异殆不可状。
(2)以兹丘之胜,钱氏惘不能藏于此终焉,余与易州乃乐而不能去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

(清)陈维崧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倘君而尚在,定怜余也。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注)①康熙七年(1668年),陈维崧赴京求仕,未果而归,途经河南开封,凭吊信陵君祠,写下此词。②毛薛:战国时赵处士毛公与薛公的合称。毛公藏于博徒,薛公藏于卖浆家。魏公子信陵君客赵,闻二人名,折节往从之游。后秦兵攻魏,二人力劝信陵君归救魏国,终于大破秦军。③原尝:赵平原君和齐孟尝君合称,与魏信陵君、楚春申君合称为“战国四君子”。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作者偶然路过信陵君祠进行凭吊,表达了作者凭吊时的感受。
B.上片描写了秋风中信陵君祠荒凉破败的景象,营造了一种悲凉萧瑟的氛围。
C.下片开头两句总领,以古今人事相通令人悲诧,引出吊古伤今的情怀。
D.词中用典,抒发了生不逢时的感慨, 表达了对侯嬴老年才被重用的同情。
【小题2】词中塑造了一位怎样的作者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怪说
(清)黄宗羲
梨洲老人坐雪交亭中,不知日之早晚,倦则出门行塍亩间,已复就坐,如是而日而月而岁,其所凭之几,双肘隐然。庆吊吉凶之礼尽废。一女嫁城中,终年不与往来。一女三年在越,涕泣求归宁,闻之不答。莫不怪老人之不情也。
老人曰:“自北兵南下,悬书购余者二,名捕者一,守围城者一,以谋反告讦者二三,绝气沙墠者一昼夜,其它连染逻哨之所及,无岁无之,可谓濒于十死者矣。李斯将腰斩,顾谓其中子曰:‘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免,岂可得乎!’陆机临死叹曰:‘华亭鹤唳,岂可复闻乎!’吾死而不死,则今日者,是复得牵黄犬出上蔡东门,复闻华亭鹤唳之日也。以李斯、陆机所不能得之日,吾得之,亦已幸矣,不自爱惜,而费之于庆吊吉凶之间,九原可作,李斯、陆机其不以吾为怪乎!然则,今之默默而坐,施施而行,吾方傲李斯、陆机以所不如,而又何怪哉!又何怪哉!”
注释: ①黄宗羲,明末清初思想家,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为东林党的著名领袖,曾组织义军抗清,失败后致力于学问著述。②名捕:指名逮捕;③守围城:守在被清兵围住的城市内。④告讦(jié结):告发;⑤沙墠(shàn善):沙地;⑥连染:牵连⑦李斯:李斯,上蔡人,秦国丞相。⑧陆机:吴郡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西晋文学家。⑨施施:缓慢地。
【小题1】“说”是一种文体,结合本文内容说明这一文体的特点。
【小题2】阅读第一段。概述老人“不情”的表现。
(1)皆日默坐独行;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小题3】分析文章列举李斯、陆机的事例的作用。
【小题4】第二段画线句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假如九泉之下可以复生,李斯、陆机难道不认为我太奇怪吗!
B.假如九泉之下可以复生,李斯、陆机大概不认为我太奇怪吗!
C.假如九泉之下可以复兴,李斯、陆机大概不认为我太奇怪吗!
D.假如九泉之下可以复兴,李斯、陆机难道不认为我太奇怪吗!
【小题5】联系全文,赏析结尾句“而又何怪哉!又何怪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