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浣溪沙   新年夜坐(乙)
猿和风声落槛边。鼠窥人影过灯前。乱书翻尽不成眠。
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可堪身滞海南天。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落”把看不见的声音化成具体可感的东西,风和猿声两意象叠加在一起,倍增新年独坐的凄凉。
B.“窥”“过”灯前,写出了鼠的无惧诗人,颇有它乃此间主人的感觉,益发表现出诗人客居外乡之感。
C.“乱书翻尽”是细节描写,表现的是诗人对不能回家的愤怒之情,是一种发泄行为。
D.本词表现出一种“客的意识”,即孤单、寂寞的异乡飘零之感。
E. “堪”,忍受之意,可堪,就是可以忍受;“海南天”,写出了身处极远之地,作者身处外乡,但仍能忍受。
【小题2】“夜夜夜深愁永夜,年年年节惜华年”如何断句?三“夜”与三“年”重叠有何妙处?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各题。
青田上元
莫友芝
年年上灯来,兄弟必三四。
今年青田上,一人仅能至。
长贫各奔波,将老足身累。
佳节从未虚,薄田几时遂。
山庐雨昏昏,辗转不得寐。
注:莫友芝(1811~1871)字子偲,自号郘亭,又号紫泉、眲叟,贵州独山人。与遵义郑珍并称“西南巨儒”。1851年灯节,莫友芝到遵义青田山父亲坟上拜祭,写下本诗。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元节,又称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大节。遵义地区有在上元节到祖坟上进行拜祭的习俗。
B.以前上坟拜祭,兄弟有几个一起来,今年只有作者一人前来,作者在为亲情的淡漠而伤感。
C.诗的第三联,作者感叹自己及其兄弟多因生活贫困四处奔波劳累,年岁逐渐老去,心中生出无限伤感。
D.祭拜父亲,人之常情当有悲情,而作者在上坟时却称“上元节”为“佳节”,与氛围不合,此为诗歌败笔。
E. 诗题“青田上元”,在题目中点明地点、时间,是古人常见的一种拟题方式,如《惠崇春江晚景》《乡村四月》。
【小题2】本诗主要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浣溪沙·红桥(其二)
王世贞【清】
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遥指平山山外路,断鸿无数水迢迢,新愁分付广陵潮。
(1)上阕描写了哪些景象?
(2)结合诗句,说明下阕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3)请自选角度,赏析全词。
当前题号:3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游湖 徐俯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1)人说本诗二句中“蘸”字最传神,请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2)富有理趣是宋诗一大特色,请简析三、四诗句中蕴含的理趣。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完成下列小题。
鹧鸪天
纳兰性德
别绪如丝睡不成,那堪孤枕梦边城。因听紫塞三更雨,却忆红楼半夜灯。
书郑重,恨分明,天将愁味酿多情。起来呵手对题处,偏到鸳鸯两字冰。
【注】①紫塞:边塞。晋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土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②红楼:绘有艳丽彩画的楼阁,这里代指家中的楼阁。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首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离愁别绪比作丝线,意在表现此时内心愁思尚轻。
B.二句中“孤枕”、“边城”,营造出凄清的氛围;一个“孤”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C.“却忆红楼半夜灯”采用虚写手法,以家中半夜灯火犹明暗示亲人此时也在思念自己。
D.三、四两句对比强烈,“因听”“却忆”形成陡转,强化了词人思念之情之深、之重。
E. 上片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充分表现了词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小题2】“偏到鸳鸯两字冰”一句蕴含着词人怎样丰富的情感?请结合词句简要说明。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①(其二)
林则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国家生死以②,岂因祸福避趋之?
谪居正是君恩厚,养拙刚于戍卒宜。
戏与山妻谈故事,试吟断送老头皮③。
【注】①鸦片战争爆发后,力主禁烟抗英的林则徐被贬戍新疆,启程赴伊犁前作此诗留别家人。口占:不起草稿,随口吟诵。②《左传•昭公四年》言郑大夫子产因改革遭谤,仍曰:“何害?苟利社稷,死生以之!”③山妻:对己妻的谦称。老头皮:老头子。此联作者“自注”云:“宋真宗闻隐者杨朴能诗,召对问:‘此来有人作诗送卿否?’对曰:‘臣妻有—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东坡赴诏狱,妻子送出门,皆哭,坡顾谓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首诗送我乎?’妻子失笑,坡乃出。”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自谦体力衰弱、才智平庸,言外之意是贬赴新疆就不会再“神疲”了,否则反而会“不支”,平淡话语中隐隐透出政治风暴后诗人疲乏低沉的心态。
B.颔联对仗工整灵活,既有句间对仗,如“生死以”对“避趋之”;又有句内对仗,如“国家”对“生死”,“祸福”对“避趋”,显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字驾驭功力。
C.颔联含意丰富,既指目前贬戍伊犁远行,纵然是祸也在所不辞;也表明自己不论过去将来,其所为都从“利国家”、“不避祸福”这一宗旨出发的坚定态度。
D.颈联感谢君王,认为贬谪是君王对诗人的宽厚处分,实则是借此向家人诉说衷肠,心平气和地解除家人对他远行的担忧,希望获得家人的理解和谅解。
E. “养拙”相当于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守拙”之意,守本分、不显露自己,此句诗言“我”适宜归隐田园,语气谦恭中含有愤激与不平。
【小题2】尾联用典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读《文选》诗九首(选一)
舒 位
云浮鸟倦早怀田,乡里儿来巧作缘。
仕宦中朝如酒醉,英雄末路以诗传。
五株柳树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晋前。
只有东坡闲不过,加餐遍和义熙年。
注①《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②舒位:清代诗人,一生坎坷,曾九次参加会试考试,皆不中,遂绝意进取,游食四方,以馆幕为主。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云浮鸟倦”出自《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乡里儿来”暗含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愿望。
B.首联概括陶渊明空怀才志而不能为时所用,他官职卑微,又与官场格格不入,因而早已倦于仕途,决心归田隐居。
C.颔联以酒醉比喻陶渊明做官的独特作风,补叙陶渊明在官场中的态度,叹惋其志未酬却以诗名传千古的悲壮一生。
D.诗人精挑“云”“鸟”“桃花”“东坡”等有典型意义的意象,巧妙组合,含蓄地展现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和理想境界。
E. 这首诗是诗人编选的陶渊明的诗后有感而作,诗人在结尾用苏轼的做法反衬了自己对赞扬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赞同。
【小题2】“五株柳树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晋前”一联刻画了陶渊明怎样的形象?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贺新郎·纤夫词
(清)陈维崧
战舰排江口。正天边、真王拜印,蛟螭蟠钮。征发棹船郎①十万,列郡风驰雨骤。叹闾左、骚然鸡狗。里正前团催后保②,尽累累、锁系空仓后。捽手去,敢摇手?
稻花恰称霜天秀。有丁男、临歧诀绝,草间病妇。此去三江牵百丈③,雪浪排樯夜吼。背耐得、土牛④鞭否?好倚后园枫树下,向丛祠、亟倩巫浇酒。神佑我,归田亩。
【注】  ①棹船郎:船夫,此指纤夫。  ②团、保:旧时户口编制单位。  ③百丈:代指缆绳。  ④土牛:古俗,立春前一日以土为牛形,用鞭抽打,谓之打春或鞭春。
【小题1】全词艺术地再现了封建时代屡见不鲜的一幕“抓壮丁”的悲剧,与我们所熟悉的________(作者)的________(作品)异曲同工,都反映了当时民生疾苦。
【小题2】这首词在叙述描写时用了“点面结合”的手法,试结合全词赏析。
当前题号:8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白海棠(林黛玉)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①这首诗是因有人送白海棠,就吟咏此物而举行诗赛,探春、宝钗、宝玉、黛玉每人一首。黛玉的这首诗,被称为“风流别致”,历来评论家认为此诗有与众不同的个性及风貌。②月窟:月中仙境,这里指月宫。仙人:嫦娥。③缟袂:白绢做的衣服。
【小题1】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来不是直接写花,而是先写赏花的人。“半卷”、“半掩”写出赏花人的娇媚含羞之态,与花映衬;“湘帘”是湘妃竹做的帘子,这里切合黛玉“潇湘妃子”的身份。
B.颔联上句以梨花之蕊喻白海棠品性的芳香孤傲,下句以梅花喻白海棠资质的皎洁。这是化用了宋代卢梅坡《雪梅》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C.颈联两句,脂砚斋有评论:“虚敲旁比,真逸才也,且不脱落自己。”诗句隐中描写的当是黛玉的自我形象与心境,又含有借“仙人缝缟袂”暗示黛玉前世为绛珠仙草的薄命早夭,借“拭啼痕”点出黛玉以泪还债之意。
D.在《红楼梦》中,大多数咏物诗并不单单只是为了咏物,还寄托了作诗者的自我感情在里面,可以把这类咏物诗看成抒情诗。林黛玉的这首咏白海棠诗便可看作是抒发自我感情的抒情诗。
【小题2】此诗的最大特点是以花写人。诗中的种花人、白海棠花以及“秋闺怨女”,都是林黛玉的自我写照。请具体分析林黛玉通过白海棠写出了自己的哪些性格特征(或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9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诗文如下: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
【小题1】阅读上面一首诗,选择对诗意解说有误的两项( )
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
B.颔联写雄鸡高唱、缺月高挂,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
C.颈联写了穿绿蓑的江上人秋夜闻笛,闺中女子楼头望月两幅画面。
D.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再分离呢?”
E. 该诗同《春江花月夜》一样,借思妇、离人、游子的月下情怀表达月之思乡怀人意蕴。
【小题2】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有趣”,其“新巧有趣”体现在何处?请从写作特色方面作答。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