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阅读。
陌生人的红苹果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58次列车。
我躺在铺位看杂志时,听到一声温柔的呼唤:“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道谢。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只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加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同她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个苹果……
【小题1】文中第三自然段的“警惕”的意思是(    )
A.犹豫不决B.高兴、愉快C.小心谨慎D.道谢
【小题2】 “我”当时为什么没有吃苹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看完那张纸条,“我”为什么感到内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战胜命运的孩子

有两个孩子:一个喜欢弹琴,想当音乐家;一个爱好绘画,想当美术家。

不幸得很!想当音乐家的孩子,耳朵聋了;想当美术家的孩子,眼睛看不见了。

孩子们非常伤心,痛苦万分,(mái mán)怨命运不好。

恰巧,有位老人从他们的身边经过,听见了他们的埋怨。老人走上前去,先对耳聋的孩子比划着说:“虽然你的耳朵听不见了,但眼睛还是明亮的,为什么不改学绘画呢?”接着,他又对失明的孩子说:“(jǐn jìn)管你的眼睛看不见了,但耳朵还是灵敏的,为什么不改学弹琴呢?”

孩子们听了,心里一亮。他们擦干眼泪,开始新的追求。

说也奇怪,改学绘画的孩子,渐渐感到耳聋反而更好。因为可以避免一切喧闹的干扰,使精力高度专注。改学弹琴的孩子,慢慢地觉得失明反倒有利。因为可以免除许多无谓的烦恼,使心思无比集中。

果然,耳聋的孩子,后来成了美术家,名扬四海;失明的孩子,终于成为音乐家,闻名天下。

一天,美术家和音乐家又遇见了那位老人,他俩非常激动,拉住老人连连道谢。

老人笑着说:“不用谢。事实证明,只要努力,当命运堵塞了一条道路的时候,它常常还会留下另一条道路的。”

【小题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小题2】从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用“”画出。
【小题3】画线句子①和②之间是______________关系。
【小题4】当老人听到孩子们埋怨时,老人对他们说了什么?在文中用“——”画出。
【小题5】用“——”画出老人告诉那两个人道理的句子。
【小题6】读了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拓展阅读。
有一个小男孩儿,从小父母离异,跟着母亲生活,总是受到同学的奚落和羞辱,他曾经觉得自己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人。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公司做助理,后来他又在茶楼当过跑堂,在电子厂当过工人,但结果都未能长久。渐渐地,他痴迷上了演艺事业,便从早期的跑龙套开始。但是,当时他只能扮演一些小配角。对待失败,他从没有选择放弃,也不去和别人攀比。他在日记中写道:一步一个脚印,努力地做好自己!
他曾扮演一具死尸,大火烧身,在导演没有喊停前,他一直强忍剧痛,这使他在圈内逐渐有了名气。继而,他独辟蹊径,赋予自己扮演的角色以幽默俏皮的风格,这使他开了喜剧表演的先河。
终于,他成为了一名家喻户晓的喜剧演员。他,就是周星驰,人们管他叫做“星爷”。仅《功夫》一剧的全球票房就超过了6亿港元,创下了香港电影的票房神话。
【小题1】周星驰成名之前的生活怎么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在遭受不幸时,周星驰是怎样做的?请用“________”画出相关的句子。
【小题3】周星驰的成功经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拓展阅读。

春天是你的童年。在这百花齐放的春天,你悄悄张开了嫩绿的笑脸,每个枝头都有你弱小的身影,你虽然那么渺小,但同样也给大自然带来了春的光彩——这就是你,叶。
你渐渐长大,长绿。夏日时你已成年,那茁壮的身躯,像一把巨伞,遮挡阳光,阻挡风雨。你(    )默不作声,不像鲜花那样美丽,不像松柏那样挺拔,(    )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
你的晚年是秋天。看,你已经变得枯黄憔悴了,微风一吹,摇摇欲坠。(    )你飘然落下,人们(    )会把你收集起来,进行加工,制成很好的农作物生长的肥料……
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千千万万个和叶一样默默无闻为祖国、为他人贡献一切的人。看,马路上那些臂上戴红袖章的爷爷、奶奶,为维护社会治安发挥着自己的余热;瞧,夜深了,我们的老师还在灯下备课,她是为了我们才不知疲倦地工作的呀!他们从不知道什么叫“享福”,只知道为后人“造福”。
你的精神使我深深地感到:做人不能时刻总想着自己,要多为别人想一想。如果人人总想着自己,那世界怎么会发展,人类怎么会进步呢?
【小题1】请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小题2】这篇短文是以第________人称展开叙述的。全文采用________的修辞手法,按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间顺序,赞美了________的一生。
【小题3】每个季节,叶都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请用自己的话说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短文以一个________句做结尾。你认为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短文借叶来赞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
当前题号:4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拓展阅读。
故乡的芦苇(节选)
每年,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还未褪尽寒意的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它长得很快,要不了多少日子,它就可以长到几尺高,快活地舒展出它那扁平的狭长的叶子。
这时候,我和小伙伴们最喜欢摘一片芦叶,熟练地卷成小小的哨子,放在嘴边,吹出各种悦耳的乐音。我们被这美妙的乐音所陶醉,在亮晶晶的小河边,在碧青青的草地上,快乐地奔跑着,忘情地呼喊着……
我们还喜欢用芦叶折成绿色的芦叶船。手巧的伙伴,还会从旧火柴匣剪下小片片,当做舵,安在小船的尾部,还用香烟盒里的锡纸做成小小的银色的帆叶。我们一个个光着小脚丫,蹲伏在河滩上,小心翼翼地把各自的小船移到水面上。“开船哆!开船啰!”于是,在一片欢呼雀跃声中,绿色的“船队”便满载着我们纯真的幻想之花,顺流而去……
【小题1】请在文中找到符合下面结构的词语。
ABB式: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ABCC式: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文中的第一自然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故乡的芦苇带给“我们”哪些欢乐?试着写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文言文阅读 | 难度:0.99
拓展阅读。
遛花生(节选)
“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记得小时候的儿歌是这样唱的。那时,我才十一二岁,家里并不富裕,吃的馒头都是粗细粮对半掺。到了秋收季节,放学回家,来不及跟大人打声招呼,就带着遛花生的“家伙”和伙伴们一路小跑地来到村东大块的花生地。绝大部分花生已被户主收走了,到处是高低不平的小坑洼和散落的花生叶。伙伴们凭着“经验”,很快就找到了“目标”,用秸(jiē)秆量出“地盘”后,手里的铁锹便开始舞动起来。有的伙伴用锼头翻,这样虽然遛得多些,但很容易伤着别人,被家里大人发现要挨打的。年龄稍大点的,遛得快,总是一马当先,但也不能越过自己的“边界线”,否则就会受到伙伴们的指责,甚至会遭到大伙儿的武力“攻击”。讲笑话是必备的“节目”,伙伴们每人讲个小笑话,逗笑了大伙儿,每人要“奖”给他一捧花生;讲不笑反要给大伙儿每人一把,为一把花生你追我撵嘻嘻哈哈地疯跑是常事。累了,把衣裳铺在地上歇一会儿;饿了,就吃几口自带的馍。天黑了,伙伴们背着装满箩筐的“战利品”,美滋滋地往家返。
【小题1】 “麻屋子,红帐子,里边睡个白胖子……”这里作者引用了儿歌,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
【小题2】哪些句子是具体写如何遛花生的?请用“横线”画出来。通过这些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 “战利品”是什么意思?文中的“战利品”指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6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我的油布伞
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放学了,从学校里涌出许多花花绿绿的伞。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了令我难忘的一件往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 不懂事 不能体谅娘的难处 便说 娘 要是有把伞就好了 咱买一把吧 娘好久没作声 最后才说 买 咱买一把 ‖
那时,我们家依靠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她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咣当咣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我每天伴着织布声入梦。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偶然一回头,望着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就一直伴随着我。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的身边。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滚烫—(   ) 偶然—(   )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她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呢?

3.短文第3自然段中有一段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给加上。
4.短文分成四部分,已用“‖”标明,请写出第二、三部分的大意。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5.“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为什么心里一酸,眼里涌出泪水?请把你的理解简单地写在下面。
当前题号:7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内阅读。
宋庆龄虽然有些激动,但仍然温文尔雅地站起来,声调柔和地说:
“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于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她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有多少仁人志士正在为她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啊!有一天,东方睡狮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她有( ),有( ),有( ),有( ),有优良的传统……”
1.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态度温和,举止文雅。(    )
(2)仁爱而有节操的人 。(    )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短语。
3.用自己的话说说文中画“ ”句子的含意。
  
当前题号:8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课外阅读。
祖国颂
祖国的山川大地,一草一木,一花一石,一砖一瓦,我都感到亲切,值得我留恋和热爱。
我们有头顶(    )的珠穆朗玛峰,有(    )的西双版纳,有(    )的华北平原,有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有海南岛的椰林碧海,有大西北的广阔无垠的青青牧场,还有说不尽的江湖沼泽……祖国的大地山河哟!哪一个地方没经过劳动者苦心的经营,哪一个地方没有流过劳动者的汗、淌过战士们的血!
我爱我们祖国的土地!狂风曾经扫荡过它,冰雹曾经打击过它,霜雪曾经封锁过它,大火曾经烧灼过它,大雨曾经冲刷过它,异族奴隶主的铁骑曾经践踏过它,帝国主义的炮火曾轰击过它。不过,尽管受了这些磨难,它还是默默地存在着。一到春天,它又苏醒过来,万卉(huì)争荣,满怀信心地表现出盎(àng)然的生机。
我曾远离祖国几年。那些日子,我对祖国真的说不出有多么怀念。这怀念既痛苦又幸福。痛苦,是因为远离了祖国的同志、祖国的山川风物;幸福,是因为有这样伟大的祖国值得我怀念。
1.从下面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第2自然段的括号中。(每个词语只能用一次)
一泻千里 浩浩荡荡 千年积雪
莽莽苍苍 一望无际 草树蒙密
2.解释下列词语。
(1)经营:   
(2)广阔无垠:   
3. “烧灼”的“灼”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  ),音节是(  )。字典里的解释:①火烧,火烫;②明亮。在这里应选(  )。
4.用“ ”画出感受最深的语段或句子。  
5. “我曾远离祖国几年。那些日子,我对祖国真的说不出有多么怀念。这怀念既痛苦又幸福。”为什么说这怀念既痛苦又幸福?

当前题号:9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
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高兴地跑起来”和“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10 | 题型:现代文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