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小学语文

题干

课外阅读。
我的油布伞
飘飘洒洒的雨丝,织成了一幅遮天盖地的珠帘。放学了,从学校里涌出许多花花绿绿的伞。看见伞,我便想起了我的母亲,想起了令我难忘的一件往事。‖
小时候,我们村里没有学校,要跑到八里路以外的镇上去上学。来回走读最怕遇上雨天。半路上冷不丁地下起大雨,便被浇成“落汤鸡”。那时候,我多么盼望有一把伞呀!
有一回,放学的路上,我又淋了雨,回到家就病倒了,浑身烧得滚烫滚烫的。娘摸着我的额头,眼圈儿便红了。那时候我小 不懂事 不能体谅娘的难处 便说 娘 要是有把伞就好了 咱买一把吧 娘好久没作声 最后才说 买 咱买一把 ‖
那时,我们家依靠娘织些土布来贴补生活,还要给我交学费。她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呢?可是,我知道娘的脾气,对孩子,她从来都是说一句是一句的。
从那以后,她每天晚上总是一吃完晚饭就上了织布机,咣当咣当,满屋子都是织布的声音。我每天伴着织布声入梦。一觉醒来,织布机还在响。一天,我轻轻地走到娘跟前,颤抖地喊了声:“娘。”娘用熬红了的眼睛看着我,笑了笑。我的泪水夺眶而出,说:“娘,你别再熬夜了,俺不要伞了!”娘笑笑,说:“傻孩子,伞,咱还是要买的。娘多熬几夜就有了。”
终于有一天,娘割了布。她从集市上卖布回来,喜滋滋地对我说:“拿去吧,你要的伞!”
啊,伞!我惊叫着,从娘手里接过来。这是一把八角黄油布伞。我撑开,合上,再撑开,再合上;又举起来,拧动伞柄,让它在空中旋转。偶然一回头,望着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心里一酸,眼里涌出了泪水……‖
从此,这把黄油布伞就一直伴随着我。我带着这把伞,母亲仿佛就在我的身边。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滚烫—(   ) 偶然—(   )
2.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她哪儿有钱给我买伞呢?

3.短文第3自然段中有一段话没有标点符号,请给加上。
4.短文分成四部分,已用“‖”标明,请写出第二、三部分的大意。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5.“我”望见了娘那带笑的黄油布似的脸,为什么心里一酸,眼里涌出泪水?请把你的理解简单地写在下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6-11 11:10: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阅读。
舍 弃
古希腊的佛里几亚国王葛第士以非常奇妙的方法,在战车的轭(è)上打了一串结。他预言:谁能打开这个结,就可以征服亚洲。一直到公元前334年,还没有一个人能够成功地将绳结打开。这时,亚历山大率军入侵小亚细亚,他来到葛第士绳结之前,不加考虑,便拔剑砍断了绳结。后来,他果然一举占领比希腊大50倍的波斯国。
一个孩子在大山里割草,被毒蛇咬伤了脚。孩子疼痛难忍,而医院在远处的小镇上。孩子毫不犹豫地用镰刀割断受伤的脚趾,忍着疼痛保住了自己的生命。
一位朋友到一家餐馆应聘做钟点工。老板问:“在人群密集的餐厅里,如果你发现手上的托盘不稳,即将跌落,该怎么办?”许多应聘者都答非所问。朋友答道:“如果四周都是客人,我就要尽力把托盘倒向自己。”最后,朋友成功了。
亚历山大果断地用剑砍断绳结,说明他舍弃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小孩子果断地割断脚趾,以短痛换取了生命;朋友果断地把即将倾倒的托盘倒向自己,才保证了顾客的利益。在某个特定时刻,你只有敢于舍弃,才有机会获得更长远的利益。即使遭到难以避免的挫折,你也要选择最佳的失败方式。
成功往往蕴含于取舍之间。不少人看似素质很高,但他们因为难以割舍眼前的蝇头小利,而忽视了更长远的目标。成功者有时仅仅在于抓住了一两次被别人忽视了的机遇,而机遇的获取,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在人生道路上进行果敢地取舍。
【小题1】写出近义词。
舍弃——( )   果然——( )
果敢——( )  取舍——( )
【小题2】短文讲了哪三个小故事?用小标题概括出来。
 (1) 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 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找出有关句子,用“﹏﹏”画出来。

同类题3

阅读《说大话的维克托》,完成练习。

说大话的维克托

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他的名子叫维克托。

维克托和同学熟悉以后,经常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一些奇遇,例如他怎样一个人扑灭一场大火,又怎样从河里救起一个快要淹死的孩子。大家都信以为真。

有一 天,班上的同学排演一出话剧,不料,在演出前,扮演主角的学生突然病了,大家发起愁来。“我很熟悉这个角色,就让我来演吧。”突然,维克托自告奋勇地说。同学们立刻转忧为喜,都从心里感激他。

到演出的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找遍了校园的各个角落,仍然不见他的踪影。

第二天早上,同学们走进教室,看见维克托安闲自得地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大家立刻围了上去。

“你昨天为什么不来演戏?”

“忘了。”他若无其事地回答。

“这样重要的事情怎么可以忘记?”不管男同学还是女同学都提高了嗓门责备他。 同学们气愤极了,大家约定在两个月之内,谁都不理睬维克托。

这两个月的时间,对爱说大话的维克托来说确实很难熬。但是,他终于懂得了说大话是最坏的事,答应别人的事一定要做到。

【小题1】给文中的两个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    )    (    )
(    )    (    )
【小题2】在文章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对应的成语,填在括号内。
①自己主动地要求担当某项任务。(_________) 
②像没有那回事一样。 (__________)
【小题3】“到演出那一天,维克托却没有来”,这时,同学们是什么情态?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围绕班上同学排演话剧的事,文章写了同学们的心理变化,先是  ,后又 ,再是 ,最后责备、气愤;造成同学们的心理变化的原因,先是    ,后是    ,再是   ,最后是因为维克托对自己的失信表现得若无其事。
【小题5】你觉得维克托会改正自己的缺点吗?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得出这个结论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4

________________
那是三月里的一天,我去医院看望一个生病的朋友。
因为是双休日,等公交车的人很多,在我旁边站着一个老人和他的女儿,听他们的对话,是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正好跟我同路。
那个女儿为了不让人群碰撞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搀着父亲的胳膊上车。车上早就rén mǎn wéi huàn( ),这时一个姑娘站了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来这里坐吧!”可那位老人却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那女儿也说父亲身体yìng lǎng( )着,站站就到了!
那个姑娘似乎没想到会这样,有些gān gà( ),再次说:“您坐吧,大爷!”那个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只见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说完,慢慢走到座位前微笑着坐下,那位姑娘流露出笑意。但我发现那个女儿明显不高兴,好像责怪父亲似的,让我看得很疑惑。
公交车开始加速,突然一下子急刹车,我注意到,那位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某处的不适。我不禁替他暗自庆幸:亏他坐下了,如果一直站着,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那位老人下车时,不忘向那位姑娘表示感谢。我也下了车,拿出手机准备给朋友打电话,问清他在哪个病室。也正因为我这样停了一停,我才听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爸,伤口痛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还要坐!”
“人家小姑娘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终于明白了,老人和他女儿的拒绝,原来并非客套。我不禁又想起车上的老人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diān bǒ( )的公交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楚,成全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根据拼音写词语,写在文中括号里。
2.在文章前面的横线处加上合适的题目。
3.前文说“让我看得很疑惑”,后文的哪句话解答了这个疑惑,把这句话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成全别人的善良,又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这句话就这个故事而言,前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后一个善良指的是( )的善良。
A.让座女孩B.老人C.女儿D.作者

同类题5

课外阅读。

英 雄

大楼很高很气派,在这座大楼里上班的人被人们称作“白领”。

老头也很高,但不气派,而且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他在这座大楼里做信件的收发工作,顺带负责一楼大厅的卫生。

每天,出入这座大楼的白领很多,有老有少,有男有女,还有金发碧眼的外国商人,但从来没有人正眼看过老头一下,顶多在经过那儿时顺便淡淡而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地问一句:“我有信吗?”若是有,老头就会低头在桌上找上一气,从里面递出来,白领就边拆信封边走进那个漂亮的电梯。

后来,白领们听说老头是一位老干部,打过平津、淮海战役,是一位战斗英雄,至今身上还留有一颗敌人的子弹。后来,他又从北方随大军南下到了这个城市。退休后,老伴先他一步去了另一个世界。老头无儿无女,又不甘寂寞,就托人找了这份收发室的工作,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把每个月的退休金全都捐给了贫困山区的一个小学校,自己就靠这一份临时工作的微薄薪水生活。

白领们没有探究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再次经过收发室时,他们也在想象着一挺笨重的重机枪压在老头瘦干的肩上会不会把他压散了架。没有人相信老头的故事是真的,更没有人相信就是这样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老头会是一个战斗英雄。

老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让白领们见识到了英雄的真正面目。当两把白亮亮的匕首扎进他的胸腔时,他竟然一声没吭,仍死揪住了两个歹徒的衣服。

歹徒是与下班的白领们一起走出电梯的,在经过收发室门口时,老头的一声炸雷般的大吼惊动了每一个人。老头身形一晃就出了收发室的门并立在了两个年轻人的面前。这时白领们方才注意到身边这两张陌生的面孔。人们同时也看到,老头怒睁的双眼里喷着让人胆寒的火。

年轻人极不情愿地打开了手上的包,白领们看到了钳子等工具,人们还来不及细看,就见两道寒光刺向了老头,同时,一道黑影迎着寒光扑了上去,两只暴着青筋的大手死死卡住了年轻人的喉咙……

这座大楼里所有的白领都自发地参加了老头的追悼会。在老头的骨灰里,白领们清楚地看到了子弹,不是一颗,是两颗,亮闪闪的,就像是老头的勋章

【小题1】用两个词语评说“白领”对“老头”态度的变化过程:从__________到__________。
【小题2】老头“很瘦,因为瘦就更显得干巴无力”,他真的“干巴无力”吗?从第几自然段可以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文章说“老头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终于让白领们见识到了英雄的真正面目”,什么是“英雄的真正面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说说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