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几何图形初步
- 相交线与平行线
- + 三角形
- 三角形基础
- 全等三角形
- 等腰三角形
- 勾股定理
- 四边形
- 圆
- 命题与证明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已知△
.
(1)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作出
的平分线和
边的垂直平分线交于点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2)在(1)的条件下,若点
、
分别是边
和
上的点,且
,连接
求证:
;
(3)如图,在(1)的条件下,点
、
分别是
、
边上的点,且△
的周长等于
边的长,试探究
与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在图中用直尺和圆规作出



(2)在(1)的条件下,若点







(3)如图,在(1)的条件下,点










如图,四边形ABCD中,AC=5,AB=4,CD=12,AD=13,∠B=90°.
(1)求BC边的长;
(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1)求BC边的长;
(2)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如图,某斜拉桥的主梁AD垂直于桥面MN于点D,主梁上两根拉索AB、AC长分别为13米、20米.
(1)若拉索AB⊥AC,求固定点B、C之间的距离;
(2)若固定点B、C之间的距离为21米,求主梁AD的高度.
(1)若拉索AB⊥AC,求固定点B、C之间的距离;
(2)若固定点B、C之间的距离为21米,求主梁AD的高度.

活动课上, 小华将两张直角三角形纸片如图放置, 已知AC=8,O是AC的中点, △ABO与△CDO的面积之比为4:3, 则两纸片重叠部分即△OBC的面积为()


A.4 | B.6 | C.2![]() | D.2![]() |
如图,在等边三角形ABC中,D是AB上的一点,E是CB延长线上一点,连结CD,DE,已知∠EDB=∠ACD,
(1)求证:△DEC是等腰三角形.
(2)当∠BDC=5∠EDB, BD=2时,求EB的长.
(1)求证:△DEC是等腰三角形.
(2)当∠BDC=5∠EDB, BD=2时,求EB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