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平面直角坐标系
- 函数基础知识
- + 一次函数
- 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 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
- 一次函数的实际应用
- 二次函数
- 反比例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ABO的O点是坐标原点,A的坐标是(-4,0),直角顶点B在第二象限,等腰直角△BCD的C点在y轴上移动,我们发现直角顶点D点随之在一条直线上移动,这条直线的解析式是 .

已知函数
的图象与
轴有两个公共点.
(1)求
的取值范围,写出当
取范围内最大整数时函数的解析式;
(2)题(1)中求得的函数记为C1
①当
时,
的取值范围是
,求
的值;
②函数C2:
的图象由函数C1的图象平移得到,其顶点P落在以原
点为圆心,半径为
的圆内或圆上.设函数C1的图象顶点为M,求点P与点M距
离最大时函数C2的解析式.


(1)求


(2)题(1)中求得的函数记为C1
①当




②函数C2:

点为圆心,半径为

离最大时函数C2的解析式.
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经过点C(a,a),且交x轴于点A(m,0),交y轴于点B(0,n),且m,n满足
+(n﹣12)2=0.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及C点坐标;
(2)过点C作CD⊥AB交x轴于点D,请在图1中画出图形,并求D点的坐标;
(3)如图2,点E(0,﹣2),点P为射线AB上一点,且∠CEP=45°,求点P的坐标.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及C点坐标;
(2)过点C作CD⊥AB交x轴于点D,请在图1中画出图形,并求D点的坐标;
(3)如图2,点E(0,﹣2),点P为射线AB上一点,且∠CEP=45°,求点P的坐标.

如图1,A(﹣2,0),B(0,4),以B点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直角△ABC.

(1)求C点的坐标;
(2)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P,使△PAB与△ABC全等?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E为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以E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AEM,过M作MN⊥x轴于N,求OE﹣MN的值.

(1)求C点的坐标;
(2)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P,使△PAB与△ABC全等?若存在,求出P点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点E为y轴正半轴上一动点,以E为直角顶点作等腰直角△AEM,过M作MN⊥x轴于N,求OE﹣MN的值.
点A(0,3)和点B(﹣2,1)在直线l1:y=kx+b上.

(1)求直线l1的解析式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l1图象;
(2)若直线l1与直线l2:y=﹣x+3交点C,求C点坐标;
(3)请问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C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求直线l1的解析式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l1图象;
(2)若直线l1与直线l2:y=﹣x+3交点C,求C点坐标;
(3)请问在y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得△ACP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如图,直线y=
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在OB上,若将△ABC沿AC折叠,使点B恰好落在x轴上的点D处,则C点的坐标为( )



A.(4,0) | B.(0,2) | C.(0,1.5) | D.(0,3) |
(本题满分10分)如图,直线y=
x+2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为(﹣3,0),P(x,y)是直线y=
x+2的一个动点(点P不与点A重合).

(1)在点P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C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C的面积为
,求出此时点P的坐标;
(3)过P作AB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E、F两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EOF≌△BOA?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在点P运动过程中,试写出△OPC的面积S与x的函数关系式;
(2)当P运动到什么位置时,△OPC的面积为

(3)过P作AB的垂线分别交x轴、y轴于E、F两点,是否存在这样的点P,使△EOF≌△BOA?若存在,求出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为坐标原点,A(-5,8),B(3,0).
(1)如图1,求∠ABO的度数;

(2)如图2,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BOC的面积为
,过点C作CD∥AB交x轴于点D,点P为直线CD上一点,求△PAB的面积;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P在第二象限时,过点P作AB的垂线交x轴于点E,点F为x轴上一点,连接PF,点G为EP延长线上一点,连接OG,若OG=FP,∠EFP+∠PGO=45°,EF=11,求点P的坐标.

(1)如图1,求∠ABO的度数;

(2)如图2,点C在y轴的负半轴上,△BOC的面积为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P在第二象限时,过点P作AB的垂线交x轴于点E,点F为x轴上一点,连接PF,点G为EP延长线上一点,连接OG,若OG=FP,∠EFP+∠PGO=45°,EF=11,求点P的坐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