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虽有嘉肴 (2)不知其旨也
(3)虽有至道 (4)然后能自强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教学相长。(2)学学半。(3)其此之谓乎。
【小题3】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嘉肴”写起?
【小题4】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小题5】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虽有佳肴()(2)不知其旨也()
(3)学学半()(4)不知其善也()
【小题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教然后知困 | B.虽有嘉肴 |
C.教然后知困 | D.不知其旨也 |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小题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小题5】本文选自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和《诗经》、()、()、()合称“五经”,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子曰:“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请把选文第一则补充完整。子曰:“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
(2)博学而笃志______________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小题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上节选内容涉及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修身做人这三个方面。 |
B.选文第二则写了学习的三种境界:知之、好之、乐之。其中,以学习为乐趣的人境界最高。 |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强调的是要善于向周围的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学习。 |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择”字的作用非常重要,它说明了学习的关键在于他人身上,只有“择其善”去“其不善”,自己才能有所进步。 |
甲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乙
刘峻,字孝标,平原人。峻好学,家贫,寄人庑①下,自课读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爇②其须发,既觉复读,终夜不寐,其精力如此。时魏孝文选尽物望江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③峻兄弟不蒙选拔。齐永明中,俱奔江南,更改名峻字孝标。自以少时未开悟,晚更厉精,明慧过人。苦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清河的崔慰祖谓之“书淫④”。于是博极群书,文藻秀出。
(选自《南史》卷四十九)
①庑:堂下周围的走廊、廊屋。②爇ruò:点燃、焚烧。③申擢:录用提拔。④书淫:意谓过分贫溺于书本。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同的两项是( )A.峻好学,家贫/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B.既觉复读/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
C.从夕达旦/择其善者而从之 |
D.自以少时未开悟/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时 魏 孝 文 选 尽 物 望 江 南 人 士 才 学 之 徒 咸 见 申 擢 峻 兄 弟 不 蒙 选 拔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2)苦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刘峻被称为“书淫”的原因,谈谈你获得什么启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不堪其忧
(4)不逾矩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写出两个出自《论语》十二章中的常用成语。
【小题4】同学们,在学习上你或许曾经有过困惑,或许你现在正在经受着困惑。那么,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后,你一定有所感悟,《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话你感受最深?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的切身体会。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①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②可以为师矣
③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2】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小题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认为学习和思考是什么关系?你赞同孔子的观点吗?请结合自己的学习经历谈谈你的认识。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不亦说乎
(2)人不知而不愠
(3)吾日三省吾身
(4)不逾矩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小题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空)
【小题5】下列加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
B.温故而知新。(故:指学过的知识) |
C.思而不学则殆。(殆:懈怠) |
D.切问而近思。(思:思考,考虑)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无日三省吾身()(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小题3】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 | B.①⑤⑧⑨/ ②⑥/③④⑦ |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 | 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
(1)学而时习之 (2)人不知而不愠
(3)不逾矩
【小题2】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的时候,孔子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吾日三省吾身。 |
B.阐述学习与思考的关系,强调学思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C.孔子认为军队的首领可以被改变,但是男子汉的志气是不能被改变的. |
D.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启示我们要珍惜时间求学、并提高学习效率的。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人不堪其忧()
(3)饭疏食饮水()(4)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3】在孔子看来,“人不知而不愠”也是一种“君子风范”,那么作为“君子”应具有哪些风范呢?
【小题4】《论语》十二章中第一、二、四章都说到了学习方面的同一个问题,是什么?请就这个问题,结合自己学习方面的事例,谈谈你的经验或者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