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节选)

(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记)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 年事蹉跎(光阴消逝),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李生论善学》)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的“之”与“前人之述备矣”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B.学者大忌
C.择善而从D.是以谓‘文’也
【小题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学而不/思则/罔B.可/以为/师矣
C.盖/学贵善思D.请铭之坐/右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⑵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小题4】这两篇文章都讲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即学习方法。那么孔子和李生都认为什么样的人才是“善学者”?(用原文中的词语回答)这对我们又有怎样的启发?
当前题号:1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论语》中的章节,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人不其忧(  )  (2)择其者而从之(  )  (3)三军可帅也(  )
【小题2】你从选文获得了哪些关于修身方面的启示?
当前题号:2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B.从心所欲,不逾矩    矩:法度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D.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博学笃志 择其善者从之
B.可以师矣 人谋而不忠乎
C.吾十有五而志学  我如浮云
D.仁在中矣 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B.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的优点来向他学习。
C.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一同行走,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小题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⑥章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
B.第④章强调的是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C.第③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
D.第⑤章,讲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达到“乐之”的境界,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学习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当前题号:3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乙)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注]①子贡:孔子的弟子。②足:使……充足。③去:离开,去掉。④于:在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吾三省吾
(2)传不
(3)去
(4)于二者何先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民信之矣”一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B.知之者不如好
C.赤子D.其不善者而改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小题4】(甲)(乙)两文共同强调的是什么?你如何看待它在人生成长中的作用?
当前题号:4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语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

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子张》)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颜渊》)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不亦君子乎____
(2)博学而志____
(3)我独____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学时习之/学不思则罔
B.择善者而从/人不堪
C.不患人不己知/知者不如好之者
D.患不知人/匹夫不可夺志
【小题3】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是孔子勉励弟子要珍惜时光,不断进取。
B.“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阐述了在学习上要博览群书,广泛学习。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主要阐述了温故知新就可以做老师的学习态度和远大追求。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比喻有修道的人有坚韧的力量,耐得住困苦,受得了折磨,不至于改变初心。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小题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由儒家学派提倡的待人接物之道,请结合所学知识或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理解。
当前题号:5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人不知而不(___________)
②温而知新(__________)
③吾日三吾身(___________)
疏食饮水(____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题3】下列句子按内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学而时习之  ⑦吾日三省吾身   ⑧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 ⑥⑦⑧
B.①⑤⑧/②⑥/ ③④⑦
C.②③⑥/ ④⑤/ ①⑦⑧
D.①②③/ ⑥⑦/ ④⑤⑧
【小题4】“温故”和“知新”是不是两件并列的事?该如何理解?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当前题号:6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学而习之。时:时间
B.人不知而不。愠:生气、恼怒
C.吾日三吾身。省:反省
D.思而不学则。殆:疑惑
【小题2】下列加点词与“可为师矣”一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先帝不臣卑鄙B.可一战
C.可调素琴D.皆美于徐公
【小题3】下列说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只要温习了学过的知识,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当老师。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谈论的是学习方法。
C.《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D.“四书”指的是《尚书》《论语》《大学》《中庸》。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5】两千多年来,孔子闪烁着哲理光彩的语录,教育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请从文中选择一则,谈谈你的感悟。
当前题号:7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文言文阅读。

《论语》七章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实词。
(1)与朋友交而不乎?
(2)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 
(3)思而不学则
(4)博学而
【小题2】下列加点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三十立,四十不惑
B.温故知新
C.择其善者从之
D.切问近思
【小题3】翻译句子。
(1)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4】通过对《<论语>十二章》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样的认识?
当前题号:8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不习乎 (___________) 
②四十而不 (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各句中“而”字意义与众不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学而不思则罔
C.学而时习之
D.思而不学则殆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4】颜回身处“陋巷”而“不改其乐”,体现了他怎样的精神品质?
当前题号:9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