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
(1)有佳肴()(2)不知其也()
(3)学半()(4)不知其也()
【小题2】下列加点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后知困B.有嘉肴
C.教然后知D.不知其
【小题3】(小题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2)《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小题4】学完本课后,对你的学习生活有哪些启发呢?请结合自身实际具体谈一谈。
【小题5】本文选自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和《诗经》、()、()、()合称“五经”,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5-01-27 01:02: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
(2)人不知而不
(3)吾日三吾身
(4)不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小题4】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句子填空)
【小题5】下列加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朋友交而不乎。(信:真诚,诚实)
B.温而知新。(故:指学过的知识)
C.思而不学则。(殆:懈怠)
D.切问而近。(思:思考,考虑)
【小题6】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回答各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告子下》)

(乙)

世言晋王①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吾有三遗恨,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造从事②以一少牢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方其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矣!及仇雠④已灭,天下已定,则专宠伶官,沉溺声色,朝政皆废。终至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不知所归,何其衰也!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有删改)

(注)①晋王:即李克用,因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封为晋王。后面“庄宗”为其子,称帝后沉溺声色,终被伶官叛乱所杀。②从事:一般属官。③少牢:古代祭祀用牲畜,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④仇雠(chóu):仇敌。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所以/动心忍性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尔/其无忘乃父之志D.方其还矢/先王
【小题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空乏其身(______) (2)于虑(______)
(3)而前驱(______) (4)乱者四(______)
【小题3】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必先其心志  何而不平
B.行乱其所为  入则无法家
C.凯旋而纳之  仇雠已灭
D.世言晋王之将至一夫夜呼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小题5】甲乙两文阐述的道理有何相似之处?两文运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