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论语>十二章》一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不亦乎()(2)人不知而不()
(3)无日三吾身()(4)好之者不如之者()
【小题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   
(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小题3】下列句子分类正确的是()
①人不知而不愠。 ②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⑤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⑥学而时习之。
⑦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吾日三省吾身。 ⑨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A.①②④/③⑤⑨/⑥⑦⑧B.①⑤⑧⑨/ ②⑥/③④⑦
C.②③⑥/④⑤⑦/①⑧⑨D.①②③/⑥⑦/④⑤⑧⑨
【小题4】(小题4)如果我们细考孔子的一生,会发现他的一生无权无势,只在很短的时间内掌握过治理国家之权。可是,当时那些权势显赫的贵族王公们都为历史所淹没,他们的名声早已被人遗忘,但孔子的思想至今依然对世界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学了《<论语>十二章》你认为孔子身上最打动你的是什么?为什么?(请结合具体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7-02-19 02:46: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思而不学则   殆:
(2)博学而笃志    笃志: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2)三军可夺帅也, 匹夫不可夺志也。
【小题3】《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三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小题4】“吾日三省吾身”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座右铭,请结合实际谈谈这么做的好处。

同类题4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___________,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__ 。”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1】上文选自《》,它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是_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2分)
【小题2】在文中划横线处填上正确的语句。(2分)
【小题3】解释下列加横线词的意思(4分)
人不知而不愠传不习乎不矩曲而枕之
【小题4】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小题5】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谈谈你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2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下划线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筋骨 劳:使…劳累
B.人过 恒:常常
C.出则无国外患 敌:敌人
D.自古所希    诚:的确、确实
【小题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A.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B.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C.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D.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
【小题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的事例,说明成就大业者都曾经过一番艰苦磨炼。
B.乙文运用比喻,以治病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
C.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
D.乙文唐太宗身处太平盛世、居安思危,这让大臣魏征感到十分欣慰。
【小题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