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阅读

《论语》十则

(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子贡问日:“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足以谓之‘文’也。”

(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一一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七)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八)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九)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

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不亦乎(通“悦”,愉快,高兴)
B.不下问(可耻)
C.为人而不忠乎(谋划,商量办法)
D.与朋友交而不乎(诚实)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学而时习 吾妻美我者,私我也
B.人不知不愠   水落石出者
C.可为师矣 可一战
D.恕乎 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3】对选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第二、三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方法的问题,第四、五则主要阐述了学习态度的问题。
B.第七则是说为人要终身遵守的准则,揭示了儒家所倡导的待人接物的宽容态度。
C.第十则,曾点生动地描绘了一幅春风和煦、人群活动的祥和情景,孔子心有感触地大加赞赏。此则旨在告诉我们:人要和自然相融,锻炼身体,享用自然之乐。
D.选文中有些话已成为成语,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比如第七、八、九则分别概括为: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
当前题号:1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亦乎(说:同“悦”,愉快)
B.七十而从心所欲,不矩(逾:越过)
C.人不其忧(堪:不能忍受)
D.三军不可夺帅也(三军:指军队)
【小题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人不知而不愠”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曲肱而枕之
B.温故而知新
C.学而不思则罔
D.博学而笃志
【小题3】下列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
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以理解为时间像流水一样转瞬即逝,我们应该珍惜时间。
D.《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小题5】《论语》里谈了很多关于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观点,选择其一,联系实际谈谈你的体会。
当前题号:2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论语》十二章(节选)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 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___________   (2)人不知而不___________
(3)吾日三吾身_________ (4)不__________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小题3】“吾日三省吾身”从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_________的修养。
【小题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中选择一则,谈谈对你的启发。
当前题号:3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B.诲女知之乎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  
A. 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
B.不知为不/然后松柏之后凋也
C.温而知新/善学者假人之长
D.吾日三吾身/见不贤而内自
(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
(2)人不知而不,不亦君子乎
(3)学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4)默而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简答。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
当前题号:4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课内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⑥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⑧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吾日三省吾身 省:反省B.从心所欲,不逾矩    矩:法度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乐:快乐D.博学而笃志  笃:坚定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博学笃志 择其善者从之
B.可以师矣 人谋而不忠乎
C.吾十有五而志学  我如浮云
D.仁在中矣 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复习旧的知识,能有新的理解和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B.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他的优点来向他学习。
C.切问而近思: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个人一同行走,其中一定会有我的老师。
【小题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⑥章极力提倡“安贫乐道”的思想,认为真正有道德、有理想的君子,不会为物质享受而奔波忙碌。
B.第④章强调的是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教师。
C.第③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也逐步提高。
D.第⑤章,讲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达到“乐之”的境界,才能全身心地置身学习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
当前题号:5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待君久/不至已去。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太丘去(离开)
B.择其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C.为人谋而不乎(尽心尽力)
D.元方入门不(照顾)
【小题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学而笃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小题4】(1)(甲)文告诉我们怎样做人的道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论的是有关学习的什么?
当前题号:6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乙)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造次:急遽,仓卒。 颠沛:流离困顿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其忧   堪:
(2) 疏食饮水  饭:
(3)富与贵,是人所欲也 之:
(4)造次必于   是:
【小题2】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B.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富贵观?它与“仁义”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分析
当前题号:7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选自《学而》)

(乙)卓恕为人笃信,言不宿诺。从建业还家,辞诸葛恪,恪问何当复来,恕对“某 (选自《学而》)日”。是日,恪为主人,停不饮食,以须恕至。宾客皆曰:“会稽、建业相去千里,岂得期?”已而恕至,一座尽惊。

(选自《会稽典录》)

(注)①卓恕:三国时期吴国会稽人(今浙江绍兴人)。②宿诺:未及时兑现的诺言。③建业:今江苏南京。④诸葛恪(ke):三国时吴国人,曾任吴国太傅。⑤须:等待。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吾三省吾身   日___________    (2)不习乎 传___________
(3)日,恪为主人  是___________    (4)已而恕至___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人谋而不忠乎?
(2)会稽、建业相去千里,岂得期?
【小题3】(1)甲文中哪句话对应乙文中卓恕的品质?
(2)甲、乙两文都阐述了一个共同道理,请简述。
当前题号:8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饭疏食饮(热水)
B.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C.不亦乎(通“悦”,愉快)
D.人不其忧(能忍受)
【小题2】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人不知而不愠。
A.学不思则罔。B.择其善者从之。C.曲肱枕之。D.博学笃志。
【小题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都是儒家经典著作。
B.“吾日三省吾身”从谋、信、习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从中可以看出古代治学的人非常重视品德的修养。
C.“六十而耳顺”一句中“耳顺”可理解为听得进不同意见。
D.有很多成语源自《论语》,如温故而知新、不舍昼夜、匹夫不可夺志等。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当前题号:9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
课内古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不亦
(2)吾三省吾身
(3)三十而
(4)者如斯夫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题3】对于本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B.《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三十而立、温故知新、择善而从、逝者如斯”这些成语皆由本文中的语句演化而来。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对于学习,只有学思结合,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大的收获。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学习态度应该严谨端正,不然就会学无所获。
当前题号:10 | 题型:课内阅读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