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乙)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者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论语·里仁》

(注释)造次:急遽,仓卒。 颠沛:流离困顿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人不其忧   堪:
(2) 疏食饮水  饭:
(3)富与贵,是人所欲也 之:
(4)造次必于   是:
【小题2】下列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B.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C.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D.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小题3】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小题4】甲乙两段文字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富贵观?它与“仁义”之间有什么关系?请结合乙文内容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对比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11 12:24: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悉,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

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粪,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选自《鱼我所欲也》)

(二)宋潜溪临财廉,尝大书于门曰:“宁可忍饿而死,不可苟利而生。”君子以为名言。权要非其人,虽置金满橐,一字不肯;纵与之,亦不受馈。日本使奉敕请文,以百金为献,先生却不受,上以问先生。先生对曰:“天朝侍从之臣而受小夷,非所以崇国体也。”

注:①宋潜溪:宋濂。②橐(tuó):口袋的一种。③却:推辞。④小夷:小国。
【小题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行之人弗受    益慕圣贤之
B.所识穷乏者我与 既出,其船
C.亦不可以已乎  故天将降大任于人也
D.贤者能勿丧   闻寡人之
【小题2】把语段(一)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小题3】语段(一)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
【小题4】语段(二)能否作为论据证明语段(一)的观点?为什么?

同类题5

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各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弆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

(注释)①论:定罪。虞常,密谋反单于,事败被抓。②拟:比划。③弥:充满。④膏:做肥料。⑤羝(dī):公羊。乳:产子。⑥弆(jǔ):藏。⑦节旄:节上饰有旄牛尾的毛。
【小题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画一处)
单 于 使 使 晓 武
【小题2】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词。 
大丈夫 ⑵以顺为
⑶威武不能主背亲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⑵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小题4】阅读(甲)文,画线句连用两个反问句有何妙处?
【小题5】苏武能否称为(甲)文中孟子所认为的“大丈夫”?请结合(乙)文具体内容作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