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曰:“知之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小题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择其/善者而从之
B.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君与家君期/日中
D.待君久/不至已去。
【小题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太丘去(离开)
B.择其者而从之(好的方面,优点)
C.为人谋而不乎(尽心尽力)
D.元方入门不(照顾)
【小题3】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博学而笃志。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小题4】(1)(甲)文告诉我们怎样做人的道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谈论的是有关学习的什么?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2 10:49: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各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爱,同子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余尝游于京师侯家富人之园,见其所蓄,自绝徼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买一石、百钱买一花,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而去焉。曰:“毋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师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甚或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节选自唐顺之《任光禄竹溪记》)

(注)①蓄:积聚。②徼(jiào):边界。③斩:砍伐。④槁:枯槁。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爱者甚 蕃:多。
B.出淤泥而不   染:污染。
C.濯清涟而不   妖:过分艳丽。
D.不不枝 蔓:生枝蔓。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小题3】语段(甲)中作者所讲的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小题4】语段(甲)中作者对莲的喜爱与语段(乙)中京师对竹的喜爱是否相同?为什么?

同类题4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②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③[股肱]比喻辅佐之臣。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 ②由是感激(________________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_______________) ④若嗣子可辅(______________
【小题2】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了。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甲)(乙)两段中加点的“大事”都指什么?并用一个成语概括“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小题4】请简要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诸葛亮为什么在(甲)文中追述自身经历并追忆(乙)文中提到的“白帝托孤”一事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从(甲)(乙)两段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倘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傅说于版筑之间(2)征于色发于声而后
(3)入则无法家士(4)自古所希
【小题2】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2)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B(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2)病复,则不可救矣
C(1)国恒(2)河曲智叟以应
D(1)则无敌国外患者(2)君谓计将安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
【小题4】甲文探讨了    两个问题,论述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道理;乙文表达的主要观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