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初中语文

题干

课内古文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小题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1)不亦
(2)吾三省吾身
(3)三十而
(4)者如斯夫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小题3】对于本文,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孔子是儒家学说的创始人,被后人尊称为“圣人”,“至圣先师”。
B.《论语》中有不少语句逐渐演化并固定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中。如“三十而立、温故知新、择善而从、逝者如斯”这些成语皆由本文中的语句演化而来。
C.“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告诉我们,对于学习,只有学思结合,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大的收获。
D.“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是说学习态度应该严谨端正,不然就会学无所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课内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1 07:45: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小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吕氏春秋》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禨(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小题1】下列对句中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振奋
B.险躁则不能治性 治:修养
C.孙叔敖疾 疾:疾病
D.王数封我矣 数:多次(或屡次)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A.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B.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C.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D.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小题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诫子书》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他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诫子书》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燥。
C."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不受;他教导儿子,让儿子接受利地。
D.乙文告诉我们:做事要有远见,做人不可贪心不足,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
【小题4】将甲文选段中画横线的子翻成现代汉语。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便船 屋俨然
B.是大同    秦王唐雎曰
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  忠之也,可以一战
D.故人不独其亲 贤臣,远小
【小题2】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一项的是(  )
A.两个文段都表现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但《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社会是虚构的。
B.“外户而不闭”说明作者认为在理想社会当中,盗窃和害人等坏事情不会发生。
C.“大道”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大同”是指儒家的理想社会。
D.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里和儒家的大同社会中老人和小孩都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