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 隋唐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王湾(693-751)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常建(708-?)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卢纶(739-799年)
- 李益(750-830)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其他隋唐作家
- 五代十国
- 北宋
- 南宋
- 元
- 明
- 清
- 近代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诗中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_____”和“_____”二字静动结合,准确而传神,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小题2】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的意象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注释)①石门:山名,在今山东曲阜县东北。②杜二甫:即诗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称他为杜二甫。③池台:池苑楼台。④泗水:水名,在山东省东部。⑤徂(cú)徕(lái):山名。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市东南。
【小题1】下列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乙两诗都是五律,为八句四联,其第二联称颈联,第三联称颔联,要求对仗。 |
B.“秋波落泗水”一句,以秋波明净、泗水长流,象征友谊纯洁深长,堪称巧妙。 |
C.“蓬”是一种枯后断根的草,风吹则飞转无定,因此古诗中常将其比喻漂泊的游子。 |
D.“李白斗酒诗百篇”,诗仙亦称“酒中仙”,乙诗始以“醉别”,终于“尽杯”,可为佐证。 |
古代诗歌阅读后面小题
【小题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的表达效果。
【小题3】发挥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这是一首情深意长的_____________(题材),作者在颈联中巧妙的借用浮云和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表达了对朋友的_____________。【小题2】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中“孤蓬”的表达效果。
【小题3】发挥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两句诗所展现的画面。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小题2】请你对“浮云游子意”的“浮云”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诗中体现诗人对离别既洒脱又恋恋不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题2】请你对“浮云游子意”的“浮云”这一意象作简要分析。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诗中的“孤蓬”喻指【小题2】以下对这首诗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美好生动的景色,衬托了朋友间的惜别之情。 |
B.第三联借“游子意”、“故人情”点明了全诗的主旨。 |
C.“挥手自兹去”体现诗人的洒脱豪迈。 |
D.该诗表达了李白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情感,哀而不伤。 |
古诗阅读
A动与静
我选__________(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第二联)和颈联(第三联)往往是一首律诗中最出彩的部分。《山居秋暝》中的颔联和颈联就描绘了富有诗意的山居秋暝。请你从下面三个角度中选其一,欣赏《山居秋暝》的颔联和颈联。A动与静
A.人与物 | B.情与景 |
阅读《赤壁》,完成以下问题。
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壁
杜牧·唐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⑴请从运用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⑵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小题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题1】“折戟沉沙铁未销”一句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淡。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不平淡”之处。【小题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2】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小题1】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将”“磨”“洗”“认”一系列动词,生动表现作者对赤壁之战旧物的高度关注。 |
B.折断的铁戟沉沙久远而未销蚀,引发作者对历史上此地发生的战争风云的感慨。 |
C.大乔、小乔深锁于孙权修建的铜雀台,暗示曹操兵败的命运,作者的假设很大胆。 |
D.这首怀古咏史之作的主题通过“小物”来体现,以小见大,委婉别致而又深刻。 |
文学常识填空。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__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__》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__________。
(3)王安石,字介甫,号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__________对后世影响深远。
(1)杜甫是唐代大诗人,字__________,他被称作“__________”,其诗作被称作“__________”,都收集在《__________》内。
(2)我国的“五岳”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诗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__________。
(3)王安石,字介甫,号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
(4)陆游,字务观,号__________,__________(时代)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__________对后世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