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春秋
- 战国
- 西汉
- 东汉
- 三国
- 西晋
- 东晋
- 南北朝
- 隋唐
- 五代十国
- + 北宋
- 柳永(约971-1053)
- 范仲淹(989-1052)
- 张先(990-1078)
- 晏殊(991-1055)
- 宋祁(998-1061)
- 欧阳修(1007-1072)
- 苏洵(1009-1066)
- 周敦颐(1017-1073)
- 司马光(1019-1086)
- 王安石(1021-1086)
- 沈括(1031-1095)
- 苏轼(1037-1101)
- 苏辙(1039-1112)
- 晏几道(约1040-约1112)
- 黄庭坚(1045-1105)
- 秦观(1049-1100)
- 贺铸(1052-1125)
- 周邦彦(1056-1121)
- 李清照(1084-1155)
- 其他北宋作家
- 南宋
- 元
- 明
- 清
- 近代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题1】词中“【小题2】结合全词,分析诗人出猎的目的是什么?
【小题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夫”一句意在表现词人虽然已年迈体衰,但雄心犹在。 |
B.“千骑卷平冈”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 |
C.“酒酣”一句承接上文,引出词人想抗敌戍边的豪情壮志。 |
D.“何日遣冯唐”写出词人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立功疆场。 |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矜 (jīn) | B.家圃(pǔ) |
C.但微颔(hàn)之 | D.忿 (fēn)然 |
①睨之久而不去 (______________) ②以钱覆其口(_____________)
③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____________) ④但微颔之(_____________)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射不亦精乎?
②康肃笑而遣之。
【小题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陈康肃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解衣欲睡
(2)欣然起行
(3)念无与为乐者
(4)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相与步于中庭。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品写出月光的朦朦胧胧,竹柏的青翠,为我们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传达出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
C.苏轼“念无与为乐者”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在思想内容上有着相同的意味。 |
D.本文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了一个“闲”字。 |
(链接材料)尝秋夜坐钓月矶①,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②,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③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趺坐④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
(选自李流芳《游虎丘小记》)
(注释)①钓月矶:位于虎丘山顶。②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③无际、仲和:作者的朋友。④趺坐:两脚盘腿打坐。(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金山夜戏
(张岱)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①,至北固,舣舟江口。月光倒囊入水,江涛吞吐,露气吸之,噀②天为白。余大惊喜。移舟过金山寺,已二鼓矣。经龙王堂,入大殿,皆漆静③。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残雪。余呼小傒④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⑤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⑥,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摋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徐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剧完,将曙,解缆过江。山僧至山脚,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注)①晡:午后三点至五点.②噀(xùn)含在嘴里喷出。③漆静:昏暗、宁静。④傒(xī):家奴。⑤韩蕲王:即韩世忠,南宋名将,民族英雄.⑥喧阗:喧哗,热闹。⑦摋(sà):揉。【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念无与为乐者(______) (2)盖竹柏影(______)
(3)余道镇江往究(______) (4)剧完,将曙(______)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余呼小傒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蕲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 视为何许人 |
B.何处无竹柏 以何事何时至 |
C.欣然起行 翕然张口 |
D.庭下如积水空明 疏疏如残雪 |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承天寺夜游》
临皋亭①下八十数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闻范子丰新第园池,与此孰胜?所不如者,上无两税及助役钱耳。
苏轼《闲游》
[注释]①临皋亭:在黄州。此文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期间。
【小题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2)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
(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
(4)何必归乡哉何 何
(5)与此孰胜 胜
【小题2】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江山风月,本无常主。
【小题3】(甲)(乙)两文都表现出作者虽遭贬谪,却颇有雅致,流露出豁达乐观的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天空)
【小题4】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闲人”和“闲者”有哪些共同点。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盖竹柏影也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 |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愿人长久(《水调歌头》) |
C.相与步于中庭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
D.月色入户 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
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B.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D.念无与/为乐者 |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小题4】梁衡在《秋月冬雪两轴画》中说,《记承天寺夜游》和《湖心亭看雪》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两轴精品。《记承天寺夜游》强调“闲”,《湖心亭看雪》着重“痴”。“闲”字,表现苏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痴”字,点明张岱钟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独特个性。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惊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①,南合湘、沅,北合汉、沔②,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③,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驰骛,其风流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①肆:极,甚。②沔:沔水。沅、湘、汉沔都是江水名称。③一舍:三十里。【小题1】请用“/”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其流奔放肆大
【小题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①拥毳衣炉火 ②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③以览观江流之胜 ④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②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小题4】概括(乙)文“快哉亭”命名的两点原因。
【小题5】(甲)(乙)两文画线句同写远望之景,简要分析两文各具特色的描写方法。
(甲)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岳阳楼记》)
(乙)季文子(即鲁国大夫黄越)相①宣、成,无衣帛之妾,无食粟之马。仲孙它谏曰:“子为鲁上卿,相二君矣,妾不衣帛,马不食粟,人共以子为爱②,且不华国③乎!”文子曰:“吾亦愿之。然吾观国人,其父兄之食粗而衣恶者犹多矣,吾是以不敢。人之父兄食粗衣恶,而我美妾与马,无乃非相人者乎!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不闻以妾与马。”
(节选《国语·季文子以德为荣》)
(注释)①相:辅助。②爱:吝啬。③华国:使国家有光彩。【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春和景明 (2)长烟一空
(3)把酒临风 (4)食粗衣恶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1)微斯人,吾谁与归?
(2)且吾闻以德荣为国华。
【小题3】季文子在思想上与范仲淹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行独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注释)①鲁山,故城在今河南鲁山县东北。仁宗康定元年,梅尧臣知襄城县,作此诗。【小题1】颔联中的“迷”字极为传神,它与前句中的“_____”字相呼应。本诗中与“鸟鸣山更幽”意境相类似的两句诗句是:______________
【小题2】对本诗的理解或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颔联中的“好峰”,“峰”即是指“千山高复低”,“好”则包含了诗人的美感,与“适与野情惬”契合。 |
B.“径”而曰“幽”,“行”而曰“独”,正合了诗人的“野情”。着一“迷”字,表达了诗人因陶醉于山野景色而流连忘返的情形。 |
C.寒霜降落,熊爬上树,树林空寂下来,鹿悠闲地在溪边饮水,构成了一幅很动人的秋日山林熊鹿图。 |
D.尾联写的是眼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与诗人的情感水乳交融。 |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小题1】《书湖阴先生壁》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小题2】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描写自然景物?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