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王勃(650-675)
- 张若虚(约660-约720)
- 张九龄(678-740)
- 杨炯(650-692)
- 卢照邻(约635-约689)
- 骆宾王(约640-687)
- 贺知章(659-744)
- 王之涣(688-742)
- 孟浩然(689-740)
- 王昌龄(690-756)
- 王维(701-761)
- 王湾(693-751)
- + 李白(701-762)
- 高适(700-765)
- 崔颢(704-754)
- 杜甫(712-770)
- 岑参(715-770)
- 常建(708-?)
- 张志和(730-810)
- 韦应物(约737-791)
- 孟郊(751-814)
- 卢纶(739-799年)
- 李益(750-830)
- 韩愈(768-824)
- 刘禹锡(772-842)
- 白居易(772-846)
- 柳宗元(773-819)
- 白行简(776-826)
- 元稹(779-831)
- 贾岛(779-843)
- 李贺(790-816)
- 杜牧(803-853)
- 温庭筠(约812-866)
- 李商隐(813-858)
- 罗隐(833-909)
- 其他隋唐作家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以下诗歌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
B.诗中以“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
C.诗中借典故,直接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行船路上必能安全到达彼岸的坚定信心。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
B.“渡河”“登山”的描写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概括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的深刻感受,具有比兴作用:冰雪喻阻遏之冷酷,满山喻阻遏之严重。 |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诗分别含有吕尚(姜太公)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朝廷重用的思想感情。 |
D.后两句诗突出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远大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实现愿望的坚定信念。 |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小题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
【小题3】在本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重别周尚书①
[南北朝]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斑马鸣。
(注)①庾诗与周尚书曾同在南方的梁朝为臣,后被俘于北周都城长安,此诗写于周尚书回南方之时,而庾信一直无法回归。(1)庾诗用“________”一词形容自己归途遥远,李诗借“________”比喻征途漂泊无依的友人。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相同的写作方法,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这首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小题2】分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中的“破”“挂”妙在何处。
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下列选择题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行路难”是律诗,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 |
B.诗以抒情开篇,渐而过渡到叙事。 |
C.“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化用南朝宋诗人鲍照《拟行路难》第六首开头为:“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诗句,以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并增加了“对比度”,以哀景写乐,强化了情感。 |
D.作者用浪漫的笔法抒写人生的感慨和精神追求,其浪漫的笔法表现在词语、诗句、意境上的夸张。 |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诗歌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
B.“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变化,烘托了诗人苦闷的心情。 |
C.诗人运用了“垂钓碧溪”“乘舟梦日”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施展才干和报负的强烈愿望。 |
D.最后一句中的“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运用了用典、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乐观、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二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清酒和美食极其昂贵,是为下句的“不能食”作铺垫。 |
B.第五、六句中的“冰塞川”“雪满山”比喻仕途的艰难,形象化的语言中蕴含无限的悲慨; |
C.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是:现实之路坎坷险阻,与其惆怅迷惘,不如学习古人,荡舟“日边”。 |
D.这首诗想象丰富,综合使用修辞,巧用典故,情感变化激荡,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
(甲)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拟行路难(其四)
鲍照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
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注释:①“泻水”二句:往平地上倒水,水流方向不一喻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泻:倾,倒。②“举杯”句:这句是说《行路难》的歌唱因饮酒而中断。③吞声:声将发又止。④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前四句以金樽玉盘的酒宴消除不了心头的抑郁不平,来写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惆怅。 |
B.(甲)诗七、八两句引用姜太公钓鱼和伊尹乘舟梦日的典故,表达了自己希望能过上自由自在、幽静安闲的归隐生活的愿望。 |
C.(乙)诗开头运用比兴手法,以“水”喻人,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比喻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 |
D.(乙)诗充满了一种不敢申诉的内心痛苦,诗人欲以“人生有命,富贵在天”的道理自宽,又以饮酒高歌自遣,但却都不能排除自己的愁苦。 |
【小题3】说说(甲)(乙)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小题1】诗中首联写送别之景,其中“_____”和“_____”二字静动结合,准确而传神,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小题2】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中的“浮云”“落日”的意象写了诗人怎样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