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歌,完成下面的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题1】全诗通过哪些景物表达离别伤感的愁绪?
【小题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目。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杨花”在旧体诗中常象征______,本诗首句通过各种意象,渲染出在______季节的一种______气氛。
(2)诗歌的后两句运用了拟人、想象、情景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

【小题1】多音字的读音由其所在的语境决定,请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标注读音。
(1)都护铁衣冷难(_______)
(2)右备容(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中军置酒归客/鸩止渴
B.箧曳展屣/忘恩
C.同舍生皆绮绣/泽后世
D.公卿之后/玉连珠
【小题3】完成下列语句的翻译。
(1)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小题4】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1)岑参送武判官归京,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宋濂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请结合文段内容将对联补写完整: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俯身倾耳读书勤。
当前题号:3 | 题型:对比阅读 | 难度:0.99
阅读《秋词》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题1】下列选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极言“悲秋”这一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
B.“秋日胜春朝”一句,作者用秋天来衬托春天,表达对人生“春天”的渴盼之情。
C.末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表现作者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
D.本诗是刘禹锡所作,当时诗人因参与变法而被贬,内心充满苦闷。
【小题2】下列对诗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刚健明亮,在古典诗歌中是不多见的。
B.本诗将“实”和“虚”有机的融合在一起。
C.本诗运用了联想、对比、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
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诗。
【小题3】下列诗句与本诗所表达的感情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乐府诗集·长歌行》)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C.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D.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当前题号:4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一首古诗,完成题目。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的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前题号:5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小题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逄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小题1】“睛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有何妙处?刘禹锡在诗中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何深意?
【小题2】第一、二两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
当前题号:6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秋词

刘禹锡(唐)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期。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其二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注释)①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②嗾:这里是“使”的意思。
【小题1】从体裁看,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____,刘禹锡有“___________”之称。
【小题2】在这两首诗中,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极富哲理意蕴。请以第一首诗中“鹤”为例作一简要赏析。
【小题3】这两首诗的秋天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
当前题号:7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