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蓄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①

阳月南飞雁⑵,传闻至此回⑶。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⑷。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⑸。

[注解]①宋之问:唐代诗人,流放饮州(治所在今广西钦州东北)途径大庚岭时,写在岭北驿的一首五律。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②阳月:阴历十月。③“至此回”:传说中冬季大雁南飞,至秦岭而返,故有雁飞不过岭南的传说。④瘴: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致病之气⑤陇头梅:其地气候和暖,故十月即可见梅,旧时红白梅夹道,故有梅岭之称。陇头:即为岭头。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客”字点明身份,“悲”字奠定全诗感情基调。
B.甲诗颔联巧妙写出十个意象,明写景,暗写诗人心理和举动,井照应标题中的“早”。实属千古名句。
C.乙诗前两联借雁南飞至此而回, 人雁相比,抒发诗人的漂零之感和思乡之情。
D.乙诗尾联写诗人在望乡处望见故乡的梅花,足见诗人离乡不远而又渐行渐远。
【小题2】乙诗全诗写的是“愁”,却未着一“愁”字。尽管如此,诗人还是表达出愁绪满怀,凄恻缠绵,这正是该诗在道景言情上的别具匠心。请从景情角度予以分析。
【小题3】甲、乙两诗在写景抒情上都使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请结合两首诗的内客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及其好处。
当前题号:1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回答下列小题。

(甲)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乙)早行

杜牧

垂鞭信马行,数里未鸡鸣。林下带残梦,叶飞时忽惊。

霜凝孤鹤迥,月晓远山横。僮仆休辞险,时平路复平。

(注释)①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对于晚唐的时局有着较为深刻的了解和关切,他的许多诗歌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小题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首联中,“晨起”点题“早行”,“客行悲故乡”中的“悲”字,表明了旅客们离家渐远、前途未卜的悲凉心情。
B.乙诗“数里未鸡鸣”紧扣标题,诗人走了数里路,还未见鸡鸣,这突出了早行时环境的清冷孤寂。
C.乙诗颈联采用远景近景相结合的手法,将作者身处的环境与内心的感受交融在一起,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诗人的感受。
D.乙诗尾联写诗人和僮仆之间的对话。当僮仆抱怨路途艰险,漫漫无际的时候,作者的回答令人深思。
【小题2】甲诗中“枳花明驿墙”中的“明”字用得很妙,请分析妙在何处。
【小题3】结合整体内容,分析乙诗中蕴含的情感。
当前题号:2 | 题型:诗歌鉴赏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