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 pH值的变化
- pH值的测量及方法
-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 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用4% 氢氧化钠溶液和质量分数为4.9% 的稀硫酸进行酸碱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酸碱度变化及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当加入溶液的质量是A克时,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_____色,此时溶液中溶质是_____。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试说明当加入的溶液质量从A到B克时,为什么PH值会有如图所示的一个突变?_____

(1)当加入溶液的质量是A克时,滴入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呈_____色,此时溶液中溶质是_____。
(2)求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
(3)试说明当加入的溶液质量从A到B克时,为什么PH值会有如图所示的一个突变?_____
某同学发现家中阳台上的紫色玫瑰花生长不茂盛,叶子发黄.他想:
(1)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需要施加下列肥料中的 (填序号)
(2)也可能是土壤酸性太强,可以用紫色玫瑰花的汁液替代实验室中的 测定.
(1)可能是缺少氮元素,需要施加下列肥料中的 (填序号)
A.K2CO3 | B.NH4Cl | C.Ca(H2PO4)2 |
化学小组同学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研究硝酸的性质,老师高兴答应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1)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____色。
(2)将Zn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氢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1)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
(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2)含有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猜想与分析)
(1)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2)大家一致认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小丽同学认为A是NH3,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小强同学认为A是N2,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
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NO遇氧变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对硝酸能与Cu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HNO3中,发现Cu溶解,
也出现上述Zn与稀HNO3反应的类似现象,确证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的Cu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由此获得了Cu与稀HNO3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交流反思)根据探究结果可知:稀HNO3能跟铜反应的原因是硝酸具有氧化性 。
(实验设计)(1)将石蕊试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____色。
(2)将Zn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氢气。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后一会儿即褪去;Zn片投入稀HNO3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变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1)石蕊试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
(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 硝酸具有哪些特性?
(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
(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2)含有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 NH3 | N2 | NO | NO2 |
顏色 | 无色 | 无色 | 无色 | 红棕色 |
溶解性 | 极易溶于水 | 不溶于水 | 不溶于水 | 可溶于水或硝酸 |
(猜想与分析)
(1)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
(2)大家一致认同了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
①小丽同学认为A是NH3,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小强同学认为A是N2,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
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NO遇氧变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对硝酸能与Cu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HNO3中,发现Cu溶解,
也出现上述Zn与稀HNO3反应的类似现象,确证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的Cu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由此获得了Cu与稀HNO3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交流反思)根据探究结果可知:稀HNO3能跟铜反应的原因是硝酸具有氧化性 。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将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倒立于紫色石蕊试液中,并轻轻振荡试管,能观察到的现象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黑笔写红字”的趣味实验。滤纸先用氯化钠、无色酚酞的混合液浸湿,然后平铺在一块铂片上,接通电源后,用铅笔在滤纸上写字,会出现红色字迹。据此,下列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


A.接通电源后铅笔写字时发生了化学反应 |
B.出现红色字迹可能是因为生成了NaOH |
C.出现红色字迹可能是因为生成了KOH |
D.断开电源写字字迹不会变红 |
有关烧碱溶液和熟石灰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都常用来降低土壤的酸性 |
B.它们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C.它们都常用来吸收有毒的SO2效果相同 |
D.它们都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 |
我市某校“绿色”环保小组的同学用精密酸度计测得实验室的甲、乙、丙、丁四种废液的pH如下表。现请你和他们一起实验并回答:
(1)各取溶液少许,分别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废液是 。
(2)实验老师告知:乙、丁分别是未用完的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硝酸。为了防止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小聪将丁溶液逐滴滴入乙中,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 7(填“<”、“>”、“=”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还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呢!”请问,该肥料属于 (填“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废液 酸碱度 | 甲 | 乙 | 丙 | 丁 |
pH | 6.5 | 11.3 | 7.0 | 2.0 |
(1)各取溶液少许,分别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废液是 。
(2)实验老师告知:乙、丁分别是未用完的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硝酸。为了防止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小聪将丁溶液逐滴滴入乙中,刚好完全反应,此时溶液的pH 7(填“<”、“>”、“=”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明说:“反应后所得溶液中的溶质还是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肥料呢!”请问,该肥料属于 (填“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现有①紫色石蕊试液②酚酞试液③碳酸钾溶液,其中能一步鉴别出稀H2SO4、食盐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试液的试剂是()
A.①②③ | B.只有① | C.①③ | D.②③ |
国家环保总局已规定将各类实验室纳入环保监管范围。某中学九年级甲、乙两个班的同学分别做常见酸和碱与指示剂反应的实验,所做的实验和使用的试剂如图所示。实验后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班的废液缸中,甲班废液呈红色,乙班废液呈蓝色。

(1)请你分析废液的成分:乙班废液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_ 。
(2)目前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甲班的废液若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
答:_________________ ;
你建议如何处理甲班的废液?
答:_________________ ;

(1)请你分析废液的成分:乙班废液中含有
(2)目前许多高校、中学以及科研单位的化学实验室排放的各类废液大都未经严格处理便进入了下水道。甲班的废液若直接排入铸铁管下水道,会造成什么危害?
答:
你建议如何处理甲班的废液?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