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氧气的物理性质
-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 氧气的收集方法
- 氧气的制取装置
-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 氧气的工业制法
-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 氧气的用途
- + 氧气的化学性质
-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保温瓶中装有液态空气,如图所示,当打开瓶盖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上方时,请问木条是燃烧得更旺还是熄灭? ________,理由是 。

用一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还原氧化铜,发现已制得的铜又很快变黑了,你推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温度不能达到还原氧化铜的最低值 |
B.试管口倾斜,使得加热不均匀 |
C.反应开始时,没有把试管内的空气排干净 |
D.铜没有在一氧化碳气流中冷却而又被空气中氧气所氧化 |
对知识及时进行归纳和整理,是学习科学有效的方法,下列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
A.A B.B C.C D.D
( )
A.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氢气、氧气有可燃性——作燃料 一氧化碳有还原性——炼铁 | B.科学量与单位 热量——瓦 速度——米/秒 |
C.应用与知识 重锤线——重力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高压锅——气压增大液体沸点升高 | D.安全知识 煤气中毒——转移到空气新鲜,通风良好的地方 人体的安全电压——220伏 |
A.A B.B C.C D.D
某同学发现:收集的氧气占集气瓶容积的60%(空气占40%)就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那么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氧气含量的最低值是多少呢?小亮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并进行了记录.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_______。(填“是”或“否”)。
(2)集气瓶中氧气分数约为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大约_______℃.

某同学改用如下图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
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组实验:取5只集气瓶,编号为①、②、③、④、⑤,分别装入其总容积10%、20%、30%、40%、50%的水.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恰好把5只集气瓶中的水排去.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①~⑤号瓶中,记录实验现象.小亮在前一组实验的基础上又做了第二组和第三组实验,并进行了记录.
| 第一组 | 第二组 | 第三组 | ||||||||
集气瓶编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① |
收集的O2占容积的体积分数(%) | 10 | 20 | 30 | 40 | 50 | 31 | 33 | 35 | 37 | 39 | 34 |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 微亮 | 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很亮 | 复燃 | 复燃 | 复燃 | 很亮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带火星的木条验满氧气的方法是否可靠:_______。(填“是”或“否”)。
(2)集气瓶中氧气分数约为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整数).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3)用带火星的木条直接检验双氧水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时,往往难以复燃,这是因为在加热生成氧气的同时产生大量水蒸汽所致,此时混合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若只考虑氧气的体积分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欲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应将加热双氧水的最高温度控制在大约_______℃.

某同学改用如下图装置后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采取“半值法”探究能减少实验次数.
例如:第一组实验若按③、④的编号顺序进行实验,即可确定下一组实验收集的氧气占容积的体积分数应在30%~40%之间,从而省去编号①、②、⑤的实验.同理,第二组实验可以省去的实验编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按上图甲所示组装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关闭止水夹并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然后用放大镜聚集太阳光点燃燃烧匙内的白磷。

(1)图甲集气瓶内白磷燃烧一会儿后会慢慢熄灭,其原因是 。
(2)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次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发现质量将 (选填“减小”、“保持不变”或“增大”)。相比课本上的类似实验,小明这样做的好处是 。

(1)图甲集气瓶内白磷燃烧一会儿后会慢慢熄灭,其原因是 。
(2)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次称量整个装置的质量,发现质量将 (选填“减小”、“保持不变”或“增大”)。相比课本上的类似实验,小明这样做的好处是 。
“天宫一号”是我国首个太空实验室,宇航员进入“天宫一号”可以不用穿宇航服,因为在“天宫一号”的实验仓内充有“人造空气”,这种空气含有体积分数为70%的氮气、20%以上的氧气、还有二氧化碳。以下关于“人造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人造空气”是一种混合物 |
B.“人造空气”中的氮气含量比空气中的氮气含量低 |
C.“人造空气”中的氧气和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
D.氮气不能供给宇航员呼吸,因此“人造空气”中的氮气是多余的 |
已知甲、乙、丙、X是4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转化关系符合右图。则甲和X可能是()


A.S和O2 | B.C和O2 | C.02和Fe | D.CO和CuO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硫黄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
在学校的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表演了“水能生火”的魔术.他向包有过氧化钠(Na2O2)粉末的脱脂棉上滴水,脱脂棉燃烧起来.小蔡很感兴趣,于是,他和同学们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上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3)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蔡认为不可能.请你设计实验证实小蔡的看法:
(4)小蔡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测得其pH值为11,测pH值的方法为:_________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为什么脱脂棉会燃烧?
猜想:①可能有一种气体和另一种物质生成
②反应过程中可能有热量放出
设计装置:如图所示

实验探究:实验一:探究反应后生成的气体是什么?
(1)打开上图装置中分液漏斗的活塞,控制滴加水的速度,观察到试管内有气泡产生,用带火星的木条靠近P处,木条复燃。说明生成的气体是______
(2)实验中,还观察到伸入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请解释产生该现象的原因:____
实验二:继续探究反应后生成的另一种物质是什么?
(3)小张猜想另一种物质是Na2CO3,小蔡认为不可能.请你设计实验证实小蔡的看法: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无Na2CO3 |
(4)小蔡取反应后所得的溶液,测得其pH值为11,测pH值的方法为:_________
某些物质暴露在空气中会发生化学反应并拌随颜色变化。下列现象在中,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引起颜色变化的是()
A.切开的苹果变成咖啡色 |
B.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 |
C.银白色的铁钉变成红棕色 |
D.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