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氧气的物理性质
-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
- 氧气的收集方法
- 氧气的制取装置
-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 氧气的工业制法
-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 氧气的用途
- + 氧气的化学性质
-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分类、类比是学习科学常用的方法。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含量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_____(选填“A”“B”或“C”)归为一类。

(2)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氯化铁、氯化亚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3、+2。铜元素的化合价有+2、+1,由此推测氧元素和+1铜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名称为_____。
(3)将蝗虫、青蛙、蜗牛、鲤鱼、山雀、水母六种动物分成甲、乙两类,其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_____。
(1)初中化学有许多实验,若按照实验主要目的可将实验分为: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探究物质的性质、探究物质的含量等。据此应将下列实验中的D与_____(选填“A”“B”或“C”)归为一类。

(2)许多物质的命名与元素的化合价高低有关,如氯化铁、氯化亚铁,其中铁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3、+2。铜元素的化合价有+2、+1,由此推测氧元素和+1铜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名称为_____。
(3)将蝗虫、青蛙、蜗牛、鲤鱼、山雀、水母六种动物分成甲、乙两类,其分类依据是体内有无_____。

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有误的是( )
A.稀盐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除铁锈 |
B.苛性钠——容易吸收水分——作某些气体干燥剂 |
C.氧气——可燃性 —— 气焊 |
D.碳酸氢钠——能与胃酸反应——治疗胃酸过多症 |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 |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并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的事实,某同学得出的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不是四氧化三铁 |
B.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条件下生成物可能不同 |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D.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大小是反应能否发生的因素之一 |
水是一种常见的物质,许多化学实验都要用到水。
(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冰块 B.干冰 C.食盐 D.酒精
(2)电解水时,阳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有色有味 B.支持燃烧 C.能够燃烧 D.易溶于水
(1)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冰块 B.干冰 C.食盐 D.酒精
(2)电解水时,阳极上产生的气体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A.有色有味 B.支持燃烧 C.能够燃烧 D.易溶于水
下列有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可以相互转化 |
B.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含有氧分子 |
C.氧气和二氧化碳都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D.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 |
如图(甲)是在有光照条件下,验证O2是否由绿色植物释放出来的装置;(乙)和(丙)是另外两个装置,通常可作为甲的对照实验的装置是( )


A.只有乙 | B.只有丙 | C.乙和丙都是 | D.乙和丙都不是 |
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金模仿化工生产,用如图装置来制取Na2S2O5.
已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B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
(2)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 .
(3)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这与O2的 有关(填化学性质)
已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B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
(2)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 .
(3)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这与O2的 有关(填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