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为了探究过氧化钠(Na2O2)和CO2的反应,设计了如图实验,同时也查阅了相关资料:

资料一: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和水都能发生反应,且都放出热量。化学方程式分别为: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资料二: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1)为了证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是否产生氧气,请在a处增加一个实验操作:_____。
(2)实验装置C中无水硫酸铜的作用是_____。
(3)请解释D装置中饱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_____。
当前题号:1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某班同学在做氧气性质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伸入集气瓶内,有的现象明显,有的却不明显。导致现象不明显的原因可能是(   )
A.导管口连续放出气泡时开始收集氧气B.排水法收集前未将集气瓶灌满水
C.收集满后盖上毛玻璃片拿出水面D.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于桌面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有六种途径可以制得氧气,如图所示:

(1)途径A、B、C、E、F的基本反应类型都属于___________反应。
(2)__________(填序号)途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3)为了使A、F两种途径更快地制取氧气,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
(4)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先从水槽中取出导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3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飞同学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写出实验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观察到E中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槽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
(3)小飞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
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不高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D.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当前题号:4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飞同学用A、C装置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气,写出实验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试管突然欲裂了,试分析发生这种情况的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写出2种即可);
(3)当观察到E中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就立即收集,待集气瓶中充满气体后,将集气瓶从水中取出,并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中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 。
(4)小飞同学取一段纱窗上的细铁丝,在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次实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___________
A.收集到的氧气量太少或纯度不高B.铁丝生锈
C.集气瓶底部没有铺一层细沙D.铁丝的温度未达到着火点
(5)若要用D装置收集气体,需要气体具有什么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先将试纸用水湿润,后用干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上
B.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实验完毕后,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移出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先加热氧化铁粉末至红热,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D.稀释浓硫酸时,先在烧杯中倒入水,后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科学兴趣小组学习了二氧化锰(MnO2)催化分解过氧化氢的实验后,进行如下实验:
(一)选择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二)称取0.1克的二氧化锰粉末加入容器中。
(三)量取5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约1%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容器中,记录一定时间内收集到的气体体积。
(四)改变二氧化锰的质量,重复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时间/秒
生成氧气的体积/亳升
0.1克MnO2
0.2克MnO2
0.3克MnO2
0.4克MnO2
40
49
61
75
86
80
77
87
90
92
120
89
92
92
92
160
92
92
92
92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______。
(2)实验中除了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测量仪器有______。
(3)为完成本实验,应选择下图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中的组合是______(选填序号)

(4)收集氧气的最佳时间是_____。
A 有气泡即收集   B 气泡均匀放出时收集   C 加热3分钟后收集  D 加热较长时间后收集
当前题号:7 | 题型:None | 难度:0.99
上课时,老师演示了“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实验,可学生分组实验又是采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小科对此产生了疑问。老师解释说:“从某个角度分析,每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和长处”。请你对这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三个不同角度说出它们的差异和优势。
当前题号:8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用如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A.I、II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II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C.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D.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实验室里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如下反应:2KClO32KCl+3O2↑。
(1)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______;
A.不变 B.变大 C.变小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2)若忘记加入二氧化锰,其结果是______。
A.不能产生氧气 B.产生氧气的速率慢
C.产生氧气的总量减少   D.没有氯化钾生成
当前题号:10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