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分析合理的是(  )
A.钠在氯气中燃烧时,钠原子得到电子
B.反应物钠由分子构成,生成物氯化钠由离子构成
C.钠在氯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产物均属于盐
D.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的氯化钠与家庭中食用的氯化钠化学性质相同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小陈学习了在密闭集气瓶中燃烧红磷的实验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如下图的左图,他觉得误差大,于是设计了如下图的右图的实验进行改进。图乙中烧杯上方固定好玻璃管,中部有一可左右滑动的活塞,活塞左端管内密封有空气,活塞右端的玻璃管口跟大气连通,实验开始前活塞处在刻度5cm处.

(1)向烧杯内加入适量水,产生大量的热,让白磷达到着火点而燃烧,燃烧后,恢复到常温,活塞应停在约_________cm处;
(2)对比图甲实验,小陈的设计在减小误差上的优点有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2 | 题型:None | 难度:0.99
水在不同的实验中所起的作用可能不同,以下解释错误的是
A.甲图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通过量筒中水体积的变化得出O2体积
B.乙图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能冷却溅落融熔物防止瓶炸裂
C.丙图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水主要能吸收放出的热量
D.丁图探究燃烧条件,烧杯中的水能加热铜片和隔绝空气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现有两组实验小组的同学参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1)甲组同学采用课本实验装置(如图),他们先用如图的组合装置在空气中点燃红磷,然后慢慢地将燃烧匙从上到下插入广口瓶中,目的使上、下层空气中的氧气都能得到充分消耗,直到橡皮塞塞紧瓶口,红磷在瓶中继续燃烧直到熄灭,等广口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但这样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大于 .请分析原因________
(2)该装置本身在设计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也是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请分析其中一种缺陷,说明这种缺陷造成误差的理由________.
(3)乙组同学先查阅资料(如下表),然后对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改进,右端玻璃管上端开口(其它仪器忽略).
 
颜色、状态
熔点/℃
着火点/℃
密度/(g/cm3
红磷
暗红色固体
590
240
2.34
白磷
白色或黄白色固体
44.1
40
1.82
 
①乙组同学红磷换成了白磷的优点是________
②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一段距离,此时他们应该怎样操作之后,才能读取左管液面的刻度________.
当前题号:4 | 题型:None | 难度:0.99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室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小金同学利用如图微型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实验。

(1)写出一个双球管中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挤压右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由此可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________。
当前题号:5 | 题型:None | 难度:0.99
关于碳循环和氧循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碳循环和氧循环分别是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
B.碳循环和氧循环过程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绿色植物的生长过程,既涉及碳循环,又涉及氧循环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通过初中科学的学习,我们知道实验室有多种途径可以制取氧气。如:
A.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B.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
C.加热高锰酸钾。
(1)上述三个制取氧气的反应都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从节能、环保的角度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最好选用______(选填字母)作反应物。
(2)如下图是常用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若用装置A、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3)一氧化氮是汽车尾气中的一种大气污染物,它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常温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若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选填字母)
(4)氧气不仅能与一氧化氮反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小明同学学习了之后进行了如右图整理。(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 

①反应①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_____,硫在点燃的情况下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在反应③实验时,要预先在盛放氧气的集气瓶中放少量水或细沙子,其目的是___。
③写出反应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前题号:7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燃烧没有火焰,蜡烛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1)支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证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下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3)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阅资料)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当前题号:8 | 题型:None | 难度:0.99
要将一充满空气的瓶子中的氧气除去,又不增加其他气体的成分,下列物质燃烧可以达到目的的是(   )
A.木炭
B.硫磺
C.铁丝
D.红磷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是小晨同学整理的与氧气化学性质有关的部分笔记,她归纳了以下四点,其中不合理的是()
A.都体现了氧气具有氧化性
B.生成物都是氧化物,各反应物在空气中也能发生各自同样的反应
C.在集气瓶中做这些实验时都要在集气瓶中加些水,其中水起的作用有相同也有不同
D.每个反应都有明显的现象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