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化氢(H2O2)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为了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将过氧化氢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接触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
A.二氧化锰B.熟石灰
C.盐酸D.氯化钠
当前题号:1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根据铁丝与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实验时,先将系在铁丝上的火柴点燃,待火柴快燃尽时,_________(填“立即”或“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
(2)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这属于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当前题号:2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小海、小林、小明三同学一起测定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查阅资料:2H2O22H2O+ O2↑;常温下氧气密度为1.42g/L。
设计原理:将一定质量的双氧水样品与二氧化锰混合,测定反应产生的氧气的质量,计算出H2O2的质量,继而得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过程方法:(1)小海首先设计(如左图):向装有样品溶液(20 g)的锥形瓶(75 g)中投入0.5g二氧化锰,待双氧水反应完毕后测得锥形瓶和反应后混合物的总质量为95.1 g,则产生氧气的质量是    g,双氧水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2)小林对小海的设计提出质疑后,设计如中图的方案(只在上述方案中的锥形瓶上加一干燥管),请你说明小林质疑的理由是
(3)小明通过思考后,觉得他们的方案误差都较大,于是小明设计如右图的方案(试剂用量不变)。请你说明小明认为他们误差较大的原因: 。如果要满足小明的要求,该实验需选用 (选填100、200或500)mL的量筒。
当前题号:3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用A装置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应选用的收集装置为 (填装置编号)。用B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2)如图F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装置。实验时,打开分夜漏斗活塞,通入干燥氧气约10秒,引燃铁丝下端火柴杆,伸入塑料瓶内,并对准玻璃管口正上方,观察到的现象是:铁丝剧烈燃烧, ,改进后的优点是 (填序号)
①氧气无需提前制备和收集,操作更方便
②塑料瓶代替集气瓶,防止集气瓶炸裂,更安全
③装置集氧气的制取、干燥和性质验证于一体,实验更优化
(3)某兴趣小组同学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内,木条复燃,拿出木条,盖好集气瓶。过一会儿,再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内,木条仍然复燃.重复以上操作,直到木条不再复燃。据此现象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当前题号:4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八下科学开始学习化学基础知识,下列有关化学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蒸馏水不能养鱼,是因为其中几乎不含氧分子
C.氮气的化学性质活泼,故常用作保护气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发生了分解反应
当前题号:5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在实验室中常用MnO2做为KClO3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反应方程式为:,现要制得4.8克的氧气,需要多少克KClO3
当前题号:6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如图为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气泡在导气管口连续、均匀地冒出时,才开始收集气体,其目的是()
A.为了检验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B.为了提高收集到的氧气的纯度
C.防止水槽中的水倒吸使试管破裂
D.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气管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硫粉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无色气体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做法符合科学常识的是()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
B.与灯泡串联的开关安装在火线上
C.稀释浓硫酸时,把水沿杯壁倒入浓硫酸中
D.用测电笔辨别火线与零线时,手不接触测电笔的金属体
当前题号:9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化学学习小组做实验时记录了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用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内的水变成了紫红色
D.用燃着的小木条伸入人呼出的气体中发现其燃烧会更旺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