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4)10℃时,将11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刚好饱和,则此时甲的溶解度为 克;若将烧杯内溶液升温到50℃(不考虑水的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甲物质的溶解度
 
当前题号:1 | 题型:简答题 | 难度:0.99
t℃时,为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可以下列措施,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①降低温度 ②升高温度  ③加水 ④加入硝酸钾固体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当前题号:2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B.甲、乙饱和溶液均从t2℃降到t1℃,析出甲物质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乙饱和溶液各100克,则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当前题号:3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③糖水是溶液,盐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就不是溶液了。
④在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中再加入这种溶质,溶液的质量随之增大。
⑤一杯调好的糖水,喝第一口特别甜,越喝越不甜,说明后来喝的糖水要变稀些。
⑥把饱和溶液温度升高时,若溶质质量不变,则溶液质量也不变。(  )
A.②④⑤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⑥
当前题号:4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___ __(填“>”、“=”或“<”)乙物质的溶解度;
(2)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的是____ _(填“甲”或“乙”)物质;
(3)t2℃时,把50g乙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是_ 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4)t2℃时,有一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可采用_____ __的方法(写1种)使它变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当前题号:5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溶液组成中一定含有水
当前题号:6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1℃时往两个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克A物质和b克B物质,充分搅拌后都加热到t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B.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A溶液为饱和溶液,B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C.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两杯溶液均是不饱和溶液
D.t2℃时,A的溶解度比B的溶解度大,A溶液为不饱和溶液,B溶液为饱和溶液
当前题号:7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就变成了不饱和溶液
C.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当前题号:8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
请回忆“溶液”相关知识,并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杯硝酸钾溶液,实验测得其上部密度为ag/cm3,下部密度为 bg/cm3,则a与b的大小关系是a_____b。
(2)下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_____)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再将其溶液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当前题号:9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一定温度下,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加溶剂;④增加溶质。其中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④C.①④D.③④
当前题号:10 | 题型:选择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