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向盛有50克硝酸钾的烧杯中加入50克水,充分溶解后现象如图所示,此时溶液温度为3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中的溶液总质量为100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0% |
B.烧杯中的溶液为3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且3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00克 |
C.若使烧杯中的固体全部溶解,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
D.若使烧杯中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增大 |
如图是三种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为b>a=c |
B.将t2℃时a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到t1℃时,析出溶质30g |
C.t2℃时,将1g a物质加入到2g水中不断搅拌,能形成3g不饱和溶液 |
D.要从含有少量c的a溶液中得到较多的a晶体,通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某温度下,将A物质的水溶液分成两等份,向一份中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尚有1克固体不溶,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温度,溶液恰好饱和,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多少?
_________
_________
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要想把一瓶接近饱和的石灰水变成饱和,具体措施有:①加入氢氧化钙;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加入水;⑤恒温蒸发水。其中措施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①③⑤ | D.①②⑤ |
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定温度下,某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
B.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将20℃时的饱和KNO3溶液升温到100℃时,仍是饱和溶液 |
C.饱和溶液一定是任何溶质都不能溶解的溶液 |
D.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该温度下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
已知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3)温度为______℃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
(5)要配制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丙物质溶液,配制时溶液的温度需要控制的范围是__________

(1)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g.
(2)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3)温度为______℃时,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同.
(4)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10℃,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小的是___________.
(5)要配制110g溶质质量分数为9.1%的丙物质溶液,配制时溶液的温度需要控制的范围是__________
如下表是物质 A 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现向 100g 水中不断加入固体 A 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A.②中 A 的质量分数最大 |
B.③⑤中 A 的质量分数相等 |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
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和氯化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30℃时,向100g水中加入45.8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___________( 选填 “饱和”或“不饱和” ) 溶液;
(2)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

(3)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填“无法确定”、“大于”、“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 (1) 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__ ( 填字母 ) 。
A冰 B浓硫酸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温度 / ℃ | 10 | 30 | 50 | 60 | |
溶解度 /g | 氯化钠 | 35.8 | 36.3 | 37.0 | 37.3 |
硝酸钾 | 20.9 | 45.8 | 85.5 | 110 | |
(1)30℃时,向100g水中加入45.8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___________( 选填 “饱和”或“不饱和” ) 溶液;
(2)从NaCl溶液中得到NaCl晶体的方法是________;

(3)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________(填“无法确定”、“大于”、“小于”)硝酸钾的溶解度;
(4)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 (1) 中所得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小心地加入到大烧杯的水中,不断搅拌,一定能够使小烧杯中有固体析出的是________ ( 填字母 ) 。
A冰 B浓硫酸 C硝酸铵 D氢氧化钠
20℃时,向一盛有40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g 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g | 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g |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36% | D.加水后该溶液可以变为不饱和溶液 |
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 0 | 20 | 40 | 100 |
甲溶解度/克 | 0.173 | 0.165 | 0.121 | 0.076 |
乙溶解度/克 | 13.3 | 31.6 | 63.9 | 246 |
A.20 ℃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
B.100 ℃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
C.20 ℃时,甲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
D.20 ℃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