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 +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 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
-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一定的温度下,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氯化钠晶体,则()
A.有部分晶体溶解,晶体质量减少 |
B.晶体不能溶解,晶体质量不变 |
C.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
D.溶液的溶解度增大 |
室温下,饱和食盐水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有少量固体析出,这是因为
A.氯化钠的溶解度变小 |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
C.溶剂的质量减小 |
D.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
在20℃时,取下表中的四种物质各20克,加入到10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有固体剩余的是
(填物质名称),要使这些剩余的固体物质继续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填物质名称),要使这些剩余的固体物质继续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有 。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20℃) | ||||
物质名称 | 氯酸钾 | 硝酸钾 | 氯化钠 | 蔗糖 |
溶解度/克 | 7.4 | 31.6 | 36.0 | 203.9 |
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当他们的溶液接近饱和时,采用增加溶质、蒸发溶剂或升高温度三种办法,均可以变成饱和溶液是()


A.a | B.b | C.c | D.ab |
室温下,向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5克硫酸铜固体,充分搅拌后,尚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加入5克水后,固体全部溶解。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加水前一定是饱和溶液 | B.加水前可能是饱和溶液 |
C.加水后一定是饱和溶液 | D.加水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现有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要使它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可能的是()
A.加入硝酸钾晶体 | B.加入同温时的饱和硝酸钾溶液 |
C.蒸发部分溶剂 | D.降低温度 |
饱和溶液是不能继续溶解 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 ,则是该种溶质的是不饱和溶液。浓溶液 是饱和溶液(选填“一定”或“不一定”,下同。),饱和溶液 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 是稀溶液,稀溶液 是不饱和溶液。
现有一瓶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密封),当温度变化时,该溶液()
A.变成不饱和溶液,或析出晶体后仍为饱和溶液 |
B.变成不饱和溶液 |
C.仍为饱和溶液 |
D.析出晶体后变成不饱和溶液 |
某温度下,将A物质的溶液分成等量的两份,在第一份中再加入9克A物质,充分搅拌,尚有1克固体不能溶解;将第二份溶液蒸发掉40克水,并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溶液恰好饱和,则A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A.40克 | B.20克 | C.15克 | D.无法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