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初中科学
题干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
。
(2)20℃时,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出一种)。
(3)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采用
的方法提纯甲。
(4)10℃时,将11g甲物质放入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所得溶液刚好饱和,则此时甲的溶解度为
克;若将烧杯内溶液升温到50℃(不考虑水的蒸发),溶液中变化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剂的质量
B.溶液的质量
C.溶质的质量分数
D.甲物质的溶解度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简答题 更新时间:2016-02-19 05:52: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如图表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
2
时,当A、B两种物质的溶液接近饱和时,下列哪种方法使两溶液都能达到饱和?( )
A.降低温度
B.加入溶剂
C.加入溶质
D.倒出部分溶液
同类题2
根据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6.0
36.6
37.3
38.4
39.8
氯化铵
29.4
37.2
45.8
55.2
65.6
77.3
(1)40℃时,向两个分别盛有38g氯化钠和氯化铵的烧杯中,各加入100g水,充分溶解后,为饱和的是
溶液.
(2)采用一种操作方法,将上述烧杯中的剩余固体全部溶解,变为不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溶质的质量不变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溶液质量可能不变
D.可升高温度或增加溶剂
同类题3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若t
1
=20℃,则A物质的溶解性为 _______(“易溶”、“可溶”、“微溶”、“难溶”)。
(2)将t
2
℃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如何变成不饱和溶液?______(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3)t
3
℃时,欲用1000克水分别配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则所加溶质的质量从大到小为 _________。
同类题4
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同类题5
在炎热的夏天,小金从5℃冰箱冷藏室里拿出一杯蔗糖溶液A,发现杯底有少量蔗糖未溶解,在室温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晶体消失,得到B溶液,则有( )
A.5℃时,A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室温下,B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A溶液和B溶液质量相等
D.A溶液和B溶液溶质质量相等
相关知识点
常见的物质
物质的性质
溶解度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结晶的概念与方法